人間哪有真情在
惟有萬里巢谷情
宋紹圣年六月,小城眉山晴空萬里,驕陽似火,大街上行人寥寥,七十三歲的巢谷背起早已準備好的行囊走出自己居住一生的茅舍,他輕輕扣上柴門,深情地看著這陪伴自己幾十年的家,這個耕讀一生的家,這個習武教書的家,往日熙熙攘攘的學童去了,空蕩蕩的院子里蜀葵開得正艷,知了在屋后的樹上不停地鳴叫,這一切連同過去的歲月都裝進行囊隨自己遠行了,此次告別也許是永遠的別離。巢谷戴上斗笠,拄著竹杖慢慢走出小巷,遠處青衣江一艘小舟在碧綠的江水中搖曳著。巢谷走的很慢,這熟悉的街巷,熟悉的店鋪,熟悉的青山也許就成了永久的記憶。詫異的鄉親們得知老人遠行,紛紛走出家門,執手相勸,大家以為老人要去萬里之外看望蘇軾兄弟的話是個玩笑,如今老人真要遠行,鄉親們又敬佩又擔心,但無論大家怎么挽留都擋不住巢谷的腳步,巢谷在鄉親們的珍重聲中踏上了小船。他回首向大家告別,漸漸碼頭遠了,茅廬遠了,眉山遠了,故鄉遠了。
小船順江而下,船頭的巢谷凝視著前方,江風吹起了滿頭白發,衣衫在風中呼呼作響,這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水經歷了人間無數的悲歡離合,希望與落寞?!皟砂对陈曁洳蛔?,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從這條江上走過,何等意氣風發;“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從這條江上走過,又是何等憂郁;三蘇也從這條江上走過,“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白浪橫江起,搓牙似雪城”字里行間磅礴大氣。如今巢谷從這條江上揚帆遠行,過瞿塘,穿巫峽,至西陵,赤膽忠心,開始自己的信念之旅,真誠之旅。這次艱苦卓絕的旅行必將是感天動地的旅行,必將是最偉大的旅行,必將是載入史冊的旅行,這一步步地腳印凝結著忠誠、凝結著堅貞、凝結著友誼,把人世間最純真的情感綿延了上萬里,也綿延了千年。
巢谷,雖農家出身,在學風醇厚的眉山,自幼和大多數農家子弟一樣,隨鄉里讀書人求學,也飽讀詩書。巢谷和其他學童不同之處,喜歡舞刀弄槍,生得孔武有力。他比蘇軾兄弟大幾歲,但這并未妨礙他們成為最好的玩伴,上樹掏鳥,下河摸魚,迷藏游戲,爬山訪古,童年的日子快樂幸福。歲月在風和日麗中逝去,日子在朗朗書聲中度過。
孩童們到了求取功名的時候,老蘇便帶著兩個聰慧的兒子踏上了京城之路,巢谷依然在靜謐的眉山過著晴耕雨讀的日子。蘇軾兄弟金榜提名的消息像旋風一樣刮進了眉山,眉山沸騰了!家家戶戶都在傳頌著子瞻子由兄弟,兄弟二人高中皇榜在眉山絕無僅有,在四川也是亙古未有!蘇軾兄弟成了眉山學子的偶像。金榜題名激勵著眉山的每個學子,也激勵著風華正茂的巢谷。
巢谷千里奔波踏進了繁華的汴梁城,此刻的京城燈紅酒綠,酒店商鋪鱗次櫛比,繁華喧囂,各地趕考的學子洶涌如潮,眉山青年巢谷看得目瞪口呆,萬人爭過獨木橋,去叩打朝廷的朱門,滿懷信心的巢谷有些氣餒。巢谷看到武舉也能入仕途,便放棄了進士考試,購置了刀槍弓箭,憑著幼小練就的體魄操練起來,可天不遂人意,巢谷竟然落榜了。性格開朗的巢谷并未在意,便開始云游天下,仗義行俠。巢谷的青年時光都在軍營中度過,大西北的涇河流域留下了他的足跡,戰匈奴,守邊關,做謀士,風生水起。也許邊關的日子久了,生離死別看多了,眉山純樸鄉風養育的巢谷悲憫、仁愛、俠義、忠誠,爭權奪利的官場并未污染那顆純凈的心,他一如既往地善良、慈悲、真誠、執著。巢谷彪炳史冊的義舉在這時發生了,好友邊關守將韓存寶被雙規,存寶自知命難保,把一生積攢的銀兩托付給巢谷。存寶死后,巢谷隱性埋名,化妝潛逃,躲過層層追殺,分毫不差地將銀兩交給存寶妻子。友情,忠誠大于天,一諾千金!善良,守信高于命,淋漓盡致!巢谷的品格如金子般的光輝閃耀了千年,感天動地。友誼絕對不是歌舞升平時觥斛交錯,而是落魄危難時的關懷,忠誠決不是笏帶滿床時的簇擁,而是流離失所時的追隨!
行在長江上的巢谷,心在萬里之遙的海外澹州,蘇軾名滿天下,位居朝堂,位高權重,巢谷并未相煩蘇軾,謀取一官半職,甚至連片言只語的書信也沒有,而是寓于眉山小城,教書育人,過著平淡的日子。歷來官場多妒賢,皇帝昏庸,奸佞當道,一代名臣,被一貶再貶,且不說欲加之罪的“烏臺詩案”,如今想急流勇退的蘇軾依然躲不過明槍暗箭,屢屢被陷害,漠然袖手者有,推波助瀾者有,落井下石者有,一代書法大家給故交舊友的書信竟然都石沉大海。孤獨的蘇軾只身赴海外,惟有幼子相隨。想到這些,巢谷老淚縱橫。
得知蘇軾被貶澹州后,巢谷誓言海南探蘇軾,眉山距離海南上萬里,年輕人都無法完成的旅行,更何況古稀老人?別人都以為巢谷瘋了,巢谷沒瘋!巢谷有一顆純潔赤誠的心,有一腔蕩氣回腸的情!巢谷在用生命踐行自己對友誼的忠誠。浩浩長江,孤帆遠影,精神矍鑠的巢谷,看著漸行漸近的碼頭,又背起了行囊。漫漫旅途開始了,崎嶇的山道上踽踽而行。竹杖芒鞋,一蓑煙雨,漫漫古道,風雨兼程,過大江,濯小溪,攀高山,走荒原,宿古廟,投驛站,餓食干糧,渴飲山泉,風餐露宿。離開眉山時炎炎盛夏,行至潭州時已是萬里霜天,顧不得岳麓山漫山紅葉,也無暇憑吊杜甫江閣,巢谷又匆匆踏上了三湘大地的崎嶇山道。天氣轉寒,風雪漸起,衣裳單薄,曉行夜宿,行至梅州已是年關,梅州城里張燈結彩已是一派節日景象。巢谷決定在梅州過春節,他找了個便宜的客棧住了下來,幾個月的舟車勞頓,累了。
客棧里沒什么客人,巢谷躺在冰冷的床上,想著此地離蘇轍貶地循州不遠,起身給蘇轍寫了封信,此時已是除夕,窗外爆竹陣陣,兒童嬉戲聲不絕于耳,空氣中彌漫著喜慶的氣息。想想距離孤身海外的蘇軾越來越近了,即將見到闊別多年的蘇轍,巢谷笑了,笑得如此燦爛如同窗外的煙花。
接到信的蘇轍大吃一驚!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七十三歲的巢谷兄竟然徒步萬里,從眉州到儋州去看望長兄?不茍言笑的蘇轍激動得涕淚滿面,他們兄弟蒙難,眾多親朋好友音信全無,即使當面碰到也掩面而行,素未謀面的老友竟然不顧年高只身萬里來訪,讓人何不感動!
接到信沒幾日巢谷已到循州城外,蘇轍帶領子侄早早侯在城外,老友相見喜不自禁,淚流滿面,互相打量著蒼老的容顏,感慨萬千。一個多月,朝夕相處,徹夜相談,聊不完的童年往事,訴不盡的離別之情,風雨對床,情同手足。蘇轍相勸,巢兄年事已高,此地距儋州還有幾千里,又要渡海,非是老人所為。蘇轍心疼這位赤誠的老兄,也擔心這漫漫山道,茫茫大海,一個年老多病的老人如何完成這異常艱辛的旅程,盡管萬里征程老人已經走過了,但后面的路更艱險,更何況長年累月的跋涉已經損傷了老人的健康。無論怎么相勸,怎么挽留都阻止不了老人的決心,“我自認為還不會馬上死,你別攔我”。貶官蘇轍也是貧困交加,看到巢谷身上僅有十幾個銅板,把自己不多的銀兩分了一半給這位執著的老友。羸弱的巢谷又上路了。
蘇轍望著遠去的背影,心中隱隱不安。擔心,焦慮讓蘇轍寢食難安。果然,沒幾天,噩耗傳來,巢谷病逝新州。蘇轍匆匆趕往新州,抱著巢谷的遺體大聲痛哭。巢谷行至新會行李被船上的差役盜走了,為了追回被盜的行李銀兩,巢谷從新會趕到新州,一路狂追,急火攻心,病倒不救。蘇轍悲痛不已,后悔不已!后悔自己沒能挽留住老人!
巢谷走了,走在探訪蘇軾的路上,就像暗夜里的流星劃過天空,美麗的足跡輝煌而短暫,但震撼心靈。歷史的天空中群星燦爛,巢谷不是那最輝煌的,但他的燦爛讓人刻骨銘心,永生難忘。我們無法忘懷那萬里征程中,一個羸弱孤獨的老人,無懼風霜雨雪,一步一個腳印,置生死與度外,去探望生命低谷中的友人,用生命詮釋友情,這是何等偉大。蘇軾兄弟為我們留下了精彩絕倫的文化遺產,也為我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巢谷!文化不僅僅是優美華麗的詩詞,文化也是值得用生命踐行的精神,用行動傳承的一種信念,世代相傳的一種堅守!
我們總覺得我們進步了,我們進步到文明社會了,可我們的靈魂何時跨越了歷史,我們的境界何時超越了巢谷?營營茍利充斥了每一個細胞,我們何時給純凈的友情留下一方心地?我們把唐詩宋詞掛在嘴上,搬上銀屏,只知道鶯歌燕舞附庸風雅,何時探尋過那字里行間的春秋大義。一個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老人,用自己的生命詮釋著平凡而又震撼人心的萬里長征。霧霾的空氣好治理,空靈的心境難求,江河污水好治理,污濁的靈魂誰又能排解?我們曾經也是鄰里相助,救死扶傷、扶危濟困、平等友愛,這些能看到巢谷身影的時代被唯利是圖大潮沖擊得煙消云散。好在巢谷依然堅毅,他堅信儋州不日即到!他相信這個世界本是一個常數,義利本該平衡,義字當先,一味趨利,世界萬劫不復。
一千年前那位老人,還在路上,風塵仆仆,他矍鑠的身影一步步向我們走來,他忠誠,執著,仁愛的光輝從歷史深處照亮了山川河海。他一路竹杖聲響徹春夏秋冬,我們分明聽到了那堅毅聲音,有力、響亮、悠遠!
(本文配圖來自網絡)
龍山耕夫,軍工企業職業經理人,喜愛文學,中學時代就主導成立了龍山地區第一個文學社,并任第一任社長。今又和眾多文人墨客籌建龍山書院,光大文化,安心修身,耕讀龍山。讀書行旅,問道河山,曾科考南極,探秘亞馬遜,徒步納木錯,行走墨脫。寧靜于龍山林間茅屋,行走在深山曠野荒原。字里行間讀真經,風霜雨雪練心志。來去龍山詩書在手耕讀歲月,出入茅廬華章滿懷抒寫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