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_本文略長(2202字),介于專業和通俗之間,略帶點詼諧。
我們的健康產業就是構建于免疫力這個大家耳熟卻幾乎知之不詳的基本概念!
那她到底是個啥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_所有能讓人體保持健康的生理能力都可稱為免疫力;也可以這樣理解_人體消除一切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內在能力都可稱為免疫力,這就和我們一般認同的抵抗力掛上了等號。
大部分情形下我們是看不到她的,但她卻是無處不在的_當人體出現皮外傷或誤食不干凈食物需要抵抗致病菌時,當人體面臨病毒傳播需要抵抗傳染病時,當出現如刮風下雨降溫等環境氣候變化時人體需要的自我調節應對時。
免疫力可以是很專業的定義,就是對特定外界或外來致病菌或病毒的抵抗能力,可以用特定檢驗指標來衡量;免疫力也可以很接地氣,人體所有與引起身體疾病對抗的能力都是,而不是特定指標。二者的共同點在于都是抵抗疾病,區別是_前者是專業人士的認識,后者是勞苦大眾的認知。
說起免疫力,就不得不提到免疫系統。而免疫系統其實是一個極為模糊的概念,因為在學術和教科書中她看似單一,如解剖(形態)學中可定義的可見存在的免疫器官,如生理(功能)學中廣泛的多關聯免疫物質和因子,實則復雜,她自己的學科免疫學也不能包容她的全部內容。
尤其是她發揮作用的機制倒是看著清晰實則混沌(由生化延伸到未知),營養在于首位,基因在于中樞,待探究則是結果。我們如今對免疫力的認識只是對生物體認識的一部分,盡管揭示出一些規律,但與完全認清還差得遠。
在這個認識基礎上,我們再了解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無疑,食物攝入是所有人最接受的途徑。一個食不果腹的人還談什么免疫力呢?但是,流浪漢對這個普遍規律提出了嚴重質疑,具體情況作者也難以定義,只能說可能是長期的溫飽線徘徊或富病菌環境刺激進一步激活了人體保障生命安全的免疫力,實現了傳說中的“百毒不侵”,但這不是一兩天的亢進而能長期保持的原因則值得推敲。
通過營養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是我們已知的常識。這是因為食物中的營養素會通過神秘的途徑轉化為某些免疫因子(西醫)或衛氣(中醫)。我們未知的是同樣的營養狀況,同樣的致病原,結果可能是大相徑庭,比如sars流行時,比如同樣氣溫驟降時,比如同樣淋雨后,不同人出現的結果總是讓我們云里霧里。
我們還已知的是通過特定的物質補充來加強特定人群的免疫力,如危重病人的白蛋白補充,運動員的運動食品補充,然后我們會發現,補充完的效果和時限居然差異很大,只能用個體差異來解釋。
相比食物營養,運動就是一個存在較大爭議的途徑了。但是,在進一步探討運動與免疫力的關系前,我們應該取得這個共識_食物對免疫力的提升是醫學標準的合理范圍內,運動是提升這個范圍上限的有利手段,另一個有力方式是藥物。運動可以長期保持,藥物長期服用是否有副作用則智者見智了。
在如今已知和未證實的學術認知下,運動為什么能夠擔當起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疾病)的重擔呢?其實就是人體的一個特殊機制,也是生物體能夠綿延生存的一個特征_適應性。
適應性是生物新陳代謝的結果之一,即可看成自然界進化過程中優勝劣汰的表現,也可以看作是生物體生命力的結果。通過訓練提高運動成績就是這個過程最直觀的結果,原因是運動(廣義的劇烈身體活動)對于高等生物(動物)而言,是一種強刺激(應激),在長期反復的經歷過程中,形成之前水準上的新陳代謝水平以保障生命活力而一種生物調節能力。
這種調節機制是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未被揭示而都在沿用的規律,是現代生物發展的基礎之一,我們所有的生物研究都在遵循但卻沒有可以突出。
在運動成績(表現)的背后,提升的是人體的多方面生理機能,而不適應運動過程的個體則通過運動性疲勞的各種表現被淘汰出考察隊伍。
這個“施加運動因素→生理機能提高”的過程其實在動物實驗被進一步證實,只是對象變成了人類后,實驗的深度和難度被大大降低,其結論也較動物實驗粗淺的多。從這個角度看,運動對人體的影響只是更高層次的實驗結果預測(學者們更有體會)。目前學術界已有的具備實際指導的結論,就這些按區間分布的研究數據本身而言,在用于實踐指導時,健康大方向沒錯,實際效果只能說呵呵吧。
有效的運動在提高人體機能的過程中嚴格遵循“運動→疲勞→恢復→提高”的循環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疲勞是免疫力下降的外在表現之一。
將運動和人體免疫力聯合起來,其中一個重要不可缺失的環節是營養。通常而言,我們的日常膳食稍稍重視一點,即可滿足絕大部分人的運動后所需。在運動、營養與人體免疫力建立起正趨勢前,我們還需要注意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_時間。
時間表現為運動的消耗與營養的補充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這個時間差的長短取決于單次運動量的大小,量越大,人體物質耗竭到恢復基本水平之間需要的時間越長,而在這個時間里,如果進行相關檢測,會發現人體的免疫指標此時是處于低位的,也是最易受外來致病因素影響的時間段,必須要加以特別重視。
我們一般認為的運動提高人體免疫力,其實并不是指一兩次的運動后,而是規律性、長期堅持的結果。隨著運動的持續,人體在多次經歷消耗-補足-再消耗-再補足的周期后,人體的適應性即開始發揮作用_為避免人體免疫力處于低位,人體各個方面開始加大馬力進行物質能量的轉化儲備,其結果就表現為人體多項指標的提升_血紅蛋白、激素水平等許多生物活性物質的增加。
免疫力是一個與人體多種生物特點和多樣生理指標密切聯系的能力。正因為如此,她的本質一旦被解釋通透和完整的時候,就標示著我們的生命科學發展的階段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也許距人類的終極夢想_長生不老都應該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