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是但丁逝世700周年,借著這個機會聊聊但丁和他最偉大的作品《神曲》。
《神曲》到底講的是什么?
結構——很多人都覺得《神曲》是一個大部頭,厚厚的一套讓人望而卻步。其實這個大部頭一共分為3篇——《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這3篇每一篇都有33章,一共就是99章,再加上整本書的序曲,加起來正好100章,在結構堪稱完美。有人說,《神曲》可以稱得上是“通往上帝的心靈之旅”……這一百章,就像是通往天堂之路的一百個臺階。
內容——《神曲》的故事框架其實很簡單,講的就是但丁化身為故事的主角試圖去往天堂的故事,但是他必須要先經過地獄和煉獄,才能最終到達天堂。
在《地獄篇》里,但丁的天堂之路是在一片“幽暗的森林”中開始的,他迷失于其中。這片充滿罪惡和墮讓人遠離“正道”的森林,象征著人們在道德和智慧上的迷失。但丁他意識到他正陷入一種深層的、復雜的精神危機,他感覺到一種強烈的誘惑,任憑自己被世界上的種種假象所吸引,比如說虛榮、權力、貪婪、肉欲等等。
他試圖走出迷失,獲得救贖。就這樣,但丁開始了他艱難的旅程,從《地獄篇》反思罪惡的恐怖,接著在《煉獄篇》里一步步凈化,最后在《天堂篇》里享見天主。
在這個基本的故事構架之上,但丁展示出各種人物、形象、情景、場面、回憶、隱喻等等。整個作品結構恢宏,像哥特式大教堂一樣高大寬敞,也像一部交響樂一樣震撼人心。
《神曲》中兩個真實存在的人物
除了但丁之外,還有兩個在歷史真實存在的人被但丁寫進了作品里,可以說是但丁生命中兩個特別重要的人物。
說這兩個人之前,我們先說說但丁本人。但丁出生于中世紀,中世紀是開端于公元476年西羅馬滅亡,到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為止。但丁出生在1265年的弗洛倫薩,這個時間屬于中世紀的晚期了,世界正處于一個復雜多變的轉型的過程。
[意] 但丁 / 黃文捷 / 譯林出版社 / 2021
法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評論家、思想家菲利普·索萊爾斯評價但丁是:
“天主教文學中的一顆寶石,他連接了希臘時期和現代時期”。
但丁在年輕時就表現出了對公共事務很感興趣,并在35時被選為執政官,但是因為黨派紛爭,他最后被流放了,他稱自己是“無罪的流亡者”,從此開始了他將近二十年的漂泊生涯,最后在1321年死于流放之地。生于1265,卒于1321,終年56歲。
流放帶給他身心上的煎熬,但也拓寬了作為詩人的人文視野和精神視野。但丁除了是一位詩人,他還專注于神學和哲學,博學各種知識,再加上他的記憶力非常驚人,就像一個活的圖書館,成為那個時代最有文化的人之一。所以,《神曲》這部書集合了那個時代的重要知識,被看作是中世紀哲學、道德和神學的“大全”。但是但丁也很謙虛,他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專業的學者,他說——
他只是撿起了“智者掉落的面包屑”,交給那些“被排除在知識饗宴之外的可憐人”。
我們剛才說到了有兩個對但丁來說特別重要的人被他寫進了作品里。(是誰呢?)一個是他的初戀,一個是他的導師。
先說他的初戀,據說但丁本人其實是很好色的,在生活中放蕩不羈,據說他“一生中與十幾個女性,交往甚密”。但是呢,他最愛的,還是他的初戀,他在9歲的時候遇到了他的初戀——貝雅特麗齊。在他的眼中,貝雅特麗齊就代表著一切,這份炙熱的感情也伴隨了他的一生。他把這個心愛的重要的女人化為《神曲》的當中的一個角色,化為天使,化作女神,在作品中與他一起實現永恒。
除了貝雅特麗齊,還有一位真實人物被但丁寫了進去,他就是維吉爾。
維吉爾被認為是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但丁為什么要把詩人維吉爾寫進這個虛構的故事里呢?因為但丁在迷失的路途中意識到自己一個人是無法完成奔赴天堂之路的,所以他就想到了求救,要向這位偉大詩人發出請求。但丁說維吉爾就是自己的精神導師。像他把自己的初戀融化進自己的作品中一樣,但丁也把自己精神導師請了進來。維吉爾在這段旅程上給了但丁很大的幫助。
商務印書館/拉法埃萊·坎巴內拉/2021
在《但丁與〈神曲〉》這本書說:
“維吉爾在文學上的影響,在文化上的激勵,以及在宗教道德上的教誨,作為整個古典文化的代表和基督教時代的引入者,這位最偉大詩人的作品體現了深層理性,這對于但丁的思想認識影響非常深刻,維吉爾的存在是無法替代的。”
《神曲》到底好在哪?700年后的今天再讀《神曲》會有什么樣的啟示和意義呢?
首先,但丁在《神曲》里面寫了我們所有人的故事,我們每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會有自我迷失,陷入精神危機的時刻。
《神曲》里描繪了很多種罪孽,比如說情欲、貪吃、貪婪、易怒,這些是人類的通病,用但丁的說法,這些就是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的“崇拜物”,為了他們人們會失去生活的方向,追求那些顛倒的夢想,而追求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但丁這樣對人性的描述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許多與自身有關的人文問題。
除此之外,《神曲》的偉大之處還在于但丁有著極強的概括能力和描寫能力。但丁講故事的能力極強,他通常能在短短的三句話里就把一個事件、一個情景或是一個形象表述出來,他還能把人物、歷史片段、真實生活、《圣經》、古典作品、傳說神話以及自己的想象都放在他的文字里。
可以說,這就是但丁詩歌的奇跡——他有能力把人類的各種體驗加工成藝術。但丁的文字有很強的“畫面感”,讓我們能真實感受到虛構的神奇故事。“但丁不僅僅是一位極具語言張力的詩人,同時還是一位極善于烘托氣氛、刻畫人物和制造懸念的敘事大師,他也是想象力無邊的筑夢者,他把自己的想象注入了優美的詩句,盡管詩中呈現的內容與現在的生活經驗相去甚遠,但仍然可以吸引我們,打動我們。”(文錚)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神曲》是用俗語寫成的,這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驚世駭俗的舉動了。那個時候的寫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讀懂的,當時的正統文學是用拉丁語寫高雅的詩歌,能夠欣賞但丁的才華和這部作品對意大利和歐洲文壇的“革命意義”的人也并不多。而他的《神曲》就力爭讓所有人都能讀懂,比如那些不懂拉丁語、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像騎士啊、銀行家、商人、手工業者等等。
雖然拉丁語因高貴典雅而受推崇,但丁卻意識到了俗語的革新性,在他這里俗語成了一種有力的語言工具,成為詩歌和散文的媒介,用于表達思想、情感和想象的各種變化。但丁從他能接觸到的語言材料中汲取養分,滿足他在文學、詩歌、哲學和宗教倫理方面的表達需要。他把形形色色的語言,從政治到科學,從天文學到哲學,從倫理到宗教,各種語體變化應用得得心應手。所以說,但丁的意識是具有前瞻性的,充滿了創新精神,是他讓俗語實現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飛躍。
《神曲》究竟要如何閱讀?需不需要做大量前期準備工作?
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聽從博爾赫斯的建議,他建議我們直接翻開書來閱讀,他說:
“直接接觸這部作品,直接閱讀《神曲》,是文學最能激起人無窮幸福感的事情。”
因為他是用俗語寫作的嘛,所以我們理解起來并不會有任何負擔。放心大膽讀起來吧~
小喵說,但丁講故事能力真強!
小毛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