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網絡熱傳的外賣小哥被強制注冊為個體工商戶的消息,美團公司凌晨發布聲明,表態嚴禁誘導和強迫騎手注冊成個體工商戶。
美團發布公告稱,平臺于9月14日再次向所有合作商發送《關于禁止要求騎手注冊個體工商戶的通知》,對此態度進行重申并提出明確具體要求,并將在下周完成所有合作商的承諾函簽署,進一步加強平臺監管。
美團還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從保障騎手收入發放、科學確定勞動強度、完善騎手社會保障、落實安全衛生責任、健全騎手申訴機制、推動騎手職業發展等六個方面,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要求,采取更大力度,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
半夜發布聲明,這是觸動了美團哪根神經?筆者也給大家大概扒一下。
9月13日,網友@致誠勞動者在公眾號發表了一篇《騎手謎云:法律如何打開外賣平臺用工的“局”?》的文章。
文章發布后,引起網友的廣泛共鳴。就在輿論一邊倒之下,美團官方火急火燎的半夜發聲“辟謠”。
原文筆者就不給大家放出來了,給大家畫畫重點:
2000多份判決書、50多位志愿者以及親自去應聘騎手崗位的律師及記者......幾個月的努力加在一起才有這篇萬字長文!
為什么要這么多人力物力?讀完全篇就能見到,因為外賣行業暗網密布,一名騎手,就能勾連出一串類似“用人單位”但又無法確定哪個才是真正“用人單位”的公司:派單的是餓了么平臺、每天早會上喊的是迪亞斯公司的口號、工資是由是由太昌公司發的、每個月的個稅扣繳單上又冒出來沒聽說的天津某建筑公司、上海某外包公司......(A公司給他派單、B公司給他投保、C公司給他發工資、DEFG公司給他交個稅,ABCDEFG的注冊地均不同)
如果上述碎成渣的勞動關系已經復雜得令你難以理解,不好意思,這并不是全部--還有“在北京送外賣的美團專送騎手被一家安徽公司在廣西欽州注冊成了個體工商戶”(A公司給你派單,結果B公司把你變成個體工商戶C),而個體工商戶需要“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基本與勞動法絕緣。
別急,這篇文章的幕后團隊最后還高屋建瓴地給我們梳理了外賣行業的變異過程——從模式1開始一路風卷殘云成了現在的模式8!你點進去看這個模式8的樹形圖喔,示意圖中的樹枝每往下延一次,騎手和平臺、用人單位的聯結就又被削弱一次,一層一層,直到你被削成一個和誰都沒有關系的個體戶!
也許你是一個體諒外賣騎手的消費者,每次都會和風急火燎跑到你家門口的外賣小哥說聲感謝,甚至還熱情地給ta遞了瓶水;也許每天早會上、送餐途中,騎手之間也會“老李”“小王”地熱情稱呼。但是,在法律層面上......或者說在另一個世界里?我們遇到的所有騎手都擁有只差一位數的“個體工商戶”登記名稱--“xxxxx號訂個活商務服務工作室”!每日在城市的馬路上帶著食物一起風馳電掣,騎手們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自己,孤獨地存在于另一個自己根本沒去過的城市、小鎮甚至是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