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上承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隋朝的國號源于春秋時的隨國(今湖北隨州一帶)。隋朝是個短命的王朝,李淵晉陽起兵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大唐帝國,他為什么要用“唐”作為國號呢?
春秋時期,在今湖北隨州、棗陽附近也有一個小諸侯國唐國,實力比較弱。在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孫武發(fā)動滅楚之戰(zhàn)時,唐國出兵幫助過吳國,后來被復(fù)國的楚國給滅掉了。有人以為唐朝的“唐”源于此唐國,實際上并非如此,唐朝和春秋時實力強(qiáng)大的諸侯國——晉有很深的淵源。
上古時期三皇五帝的帝堯,也稱唐堯,這個“唐”有人認(rèn)為在山西太原,后遷都平陽(臨汾),也有認(rèn)為“唐”一直就以平陽為都。山西有“表里河山”之稱,堯都平陽(或太原)位于臨汾盆地和太原盆地,兩邊是太行山和呂梁山,中間汾河貫穿南北,地勢雄偉闊大。“唐”字本來的意思是在道德上堪稱偉大人物的言談,有豪放、大氣、浩蕩之意。
唐堯的后人劉累世居于唐,直到周王朝周成王姬誦即位,唐國要把周朝勢力從唐國趕出去,發(fā)動叛亂,被周公滅掉了。唐堯的后裔被強(qiáng)行遷到了杜(陜西麟游附近),方便監(jiān)控。周成王將同母弟姬虞分封到汾河谷地的唐國,姬虞成為姬姓唐國的第壹任國君,就是 “唐叔虞”。
唐叔虞治理唐國時,境內(nèi)大治,周邊部落都非常敬服。姬虞去世后,姬燮即位,因為境內(nèi)有晉水,將國號由“唐”改為“晉”,就是后來分成趙魏韓三家的晉國。
李淵出生于北周的貴族家庭,祖父李虎在西魏時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封爵隴西郡公,后追封唐國公。李淵七歲時,父親去世,他襲封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前任太原留守,所控制的區(qū)域與晉國差不多,和“唐”有很深的淵源。
李唐王朝也認(rèn)為自己的唐是唐堯的唐,而不是周初分封至今湖北隨州一帶的小國唐。李淵在被隋煬帝任命為太原留守時,心中狂喜,對李世民說:“唐是我們的封國,今天皇帝派我們到太原,這是天意授我,不可不取。” 由此可見,至少李淵心中的唐就是唐堯的唐。
后來,給李淵上的尊號是神堯大圣光孝皇帝,仇兆鰲注:“《通鑑》天寳十三載二月,上高祖諡曰神堯大圣光孝皇帝?!?唐代尊稱唐高祖李淵為神堯,在杜甫的詩《別李義》中也寫到:“神堯 十八子,十七王其門?!?/span>
可見,李淵建立的唐朝,襲承的是北方“唐”(晉國)的歷史與地理概念。司馬氏篡奪曹魏后以晉為國號,李淵建國再用“晉”為國號就不合適了,他襲封的恰好又是唐國公,以“唐”為國號就是蕞好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