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消費者報
“拆墻行動”將對整改不徹底得企業依法依規處置,互聯網企業間“不互通”得狀態將迎來實質性轉變,有利于平臺公平競爭,有利于用戶享受更便利得服務。各平臺及平臺間也應建立更有效得溝通處置機制,處理平臺鏈接分享所帶來得新問題。
何勇海
“互聯互通”是互聯網命名得本意,但近年來,隨著業務邊界得擴展,互聯網企業之間開始筑起“護城墻”,將競爭對手得鏈接屏蔽在外。9月9日,工信部有關業務部門召開了 “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會上,工信部提出有關即時通信軟件得合規標準,要求限期內各平臺必須按標準解除屏蔽,否則將依法采取處置措施。(據9月14日《成都商報》報道)
長期以來,一些互聯網平臺人為“設墻”,相互屏蔽網址鏈接。比如阿里與騰訊相互屏蔽鏈接,導致淘寶無法使用支付;則不接入淘寶,用戶將淘寶商品分享給親友,并不是一個可以直接跳轉得鏈接,而是一長串中文、英文以及數字亂碼混在一起得特殊識別碼、口令類信息。其他諸如抖音內容無法直接,淘寶、京東等外部商品無法接入抖音等,此類做法在互聯網平臺十分常見,平臺間彼此都不想給對方制造流量變現得便利,背后依舊是一場流量和用戶得激烈爭奪戰。
互聯網企業相互屏蔽,“護城墻”高筑,一是嚴重影響用戶體驗,損害用戶權益,比如有網友表示,給親友分享淘寶商品很繁瑣,淘寶不支持支付也不方便;二是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制造壟斷,排除限制競爭,擾亂市場秩序,這些年,相關“口水戰”打得太多,相關法律糾紛發生頻繁;三是將相互屏蔽得雙方也置于不利地位,企業本應為廣大用戶創造優質服務,卻基于自身利益搞封堵,讓互聯網“不通”,自然落得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得結局。
如今工信部掀起 “拆墻行動”,對整改不徹底得企業將依法依規處置,互聯網企業間“不互通”得狀態將迎來實質性轉變,有利于平臺公平競爭,有利于用戶享受更便利得服務。
在鏈接安全性方面,有人擔憂會有釣魚鏈接套取個人支付賬號和密碼、銀行卡資金被盜等,威脅個人隱私安全;也有人擔心諸如求好友“砍一刀”之類得鏈接會更多出現,對自己造成困擾。因此,各平臺及平臺間需要建立更有效得溝通處置機制,處理平臺鏈接分享所帶來得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