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林密行路難。出行,曾是困擾大別山區農村群眾得一大難題。而如今,一條條“四好農村路”修到了六安市大山深處,直達鄉親們“家門口”。
山區公路連接千家萬戶。通訊員 沈靜輝 攝
“一條路”造福一方人
11月24日,冬日暖陽映照下得大別山,密林蒼翠。順著蜿蜒得鄉間公路盤山而上,感謝來到了霍山縣黑石渡鎮清潭溝村得六萬寨村民組。六萬寨上得六萬晴霞是舊時霍山八景之首,但東西北三面懸崖峭壁如刀劈斧削,唯有南面有一條羊腸小道盤旋而上,成為自古以來當地村民出入大山得唯一道路。
因為道路難行、生活不便,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地村民張圣道自己出資出力,帶領老婆兒子挖山劈嶺,用10多年得時間,在大山深處開辟了一條簡易得砂石路,讓村民們第壹次有了一條“路”。而如今,這條難行得砂石路已經變成了一條4.5米寬得水泥路,修到了六萬寨上得各個村民組得百姓家門口。
今年已經73歲得張圣道坐在自家小院里,看著眼前得這條路,眼中滿是笑意。“一條路,難了我們清潭溝多少年啊。 2019年這條水泥路修好了,咱們村得鄉親們才算真正出山了。以前我雖然修了砂石路,但只有摩托車、越野車能上來,如今有了水泥路,什么車都能到咱們家門口,外出得年輕人也都愿意回來了。 ”張圣道興奮地說。 2019年,黑石渡鎮捆挷全鎮修路資金,用于清潭溝村修建大長嶺和六萬寨道路,這兩條加起來6公里多長得水泥路不僅為深山中得3個村民組縮短了7公里多得山路行程,還為六萬寨連通了周邊3個鄉鎮。
修好農村公路,就是在為鄉村振興“鋪路”。 “十三五”期間,六安市共投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124億元,全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22227公里,農村公路路網密度達146.6千米/平方公里,名列全省第壹。出行,再也不是困擾農村群眾得難題。
為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2018年,六安市出臺措施,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目前,六安全市所有鄉鎮均通三級以上硬化路,其中二級及以上公路占比83.5%;建制村通四級以上硬化路、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均達百分百。 ”六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李衛東說。
“四好路”就是小康路
一條條“四好農村路”,為一個個鄉村帶去了振興得希望。去年10月,六安市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華夏第二批“交通強國”交旅融合、鄉村振興、智慧交通試點單位。
金安區毛坦廠鎮得大山寨村,曾經是毛坦廠鎮兩個貧困村之一。而如今,206縣道從村部門口穿行而過,硬化了19.8公里得鄉村道路,村組戶戶通更達到百分百,金安旅游專線也進了村。大山寨村黨支部書記孟凱說:“村民出行方便了,村里油茶、稻蝦養殖兩大特色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 ”
“三分建七分養”,對于鄉村公路來說更是如此。
在金寨縣白塔畈村劉沖村,老村干李錫明承包下一段9公里多長得道路路面養護工作,每天沿著X316南湯路巡查。 “這條路連通金寨和裕安區,大貨車很多,路肩坍塌較多,我要是看到路肩、邊溝出現問題,就會帶著工具簡單修理一下,如果遇到比較大得問題,就第壹時間報告給公路局,保障道路暢通與交通安全。 ”李錫明說。
六安市交通運輸局公路科副科長李曉鵬介紹,作為大別山區、革命老區,六安道路建設“歷史欠賬”較多,近幾年來雖然鄉村公路得覆蓋率已達到較高水平,但大別山區自然災害較為頻繁,鄉村公路存在著缺少可以人員、管理養護不到位等老問題。六安市在金寨縣部分山區試行日常養護與應急搶通捆綁實施并交由群眾承包得政策,讓公路沿線群眾參與到鄉村公路得養護工作中來。
在大山寨村,不論是寬敞得縣道還是入組入戶得水泥小路,均被打掃得干干凈凈,讓人賞心悅目。 “我們區在各鄉鎮均成立了公共基礎設施維護管理站,讓鄉村公路得養護有了抓手。 ”金安區交通局總工程師朱祥如告訴感謝。根據各鄉鎮具體情況,每個公管站設有2~6人編制,按照農村公路每公里1000元保潔經費、400元管養經費進行撥款,確保公路養護有專人、專資保障。
六安市把可以化養護和群眾養護相結合,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公路養護。同時,鼓勵各縣區整合交通、水利、林業等養護資金,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與鄉鎮垃圾清運員、護林員等崗位一體實行打捆招聘,不斷提高農村公路得養護質量。
去年,六安市被確定為華夏“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市之后,全面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路長制管理體系,形成了政府主導、多部門聯動得農村公路管理新模式。 “全市現有道路專管員2868名,鄉村道路專管員覆蓋率達百分百;全市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百分百,農村公路優良路率達86.63%。 ”李曉鵬說。
金寨縣馬鬃嶺盤山公路。通訊員 左學長 攝
“微公交”通到家門口
舒城縣曉天鎮是該縣蕞偏遠得鄉鎮之一。如今,這里蕞偏遠山區村民組得群眾,坐公交車出行也非常方便。“前幾年要到村部那里才能坐到公交車,從我們托兒嶺村民組到村部還有1公里多得山路,現在好了,咱們家門口就有了微公交,春天賣茶、平日里賣個山貨,都方便多了。 ”龍井村托兒嶺組村民張德翠說起新開通得微公交,豎起了大拇指。
曉天鎮今年在龍井村、真仁村增開了兩條微公交線路,共有80個山區村民組從中受益,一個電話預約、1元錢車費,鄉親們就可以從家門口坐到直通鎮上得微公交。
伴隨“四好農村路”工程得大力推進,六安市積極推進物流體系建設和客運 (公交)發展,讓農村公路更加通達。“截至去年底,六安7個縣區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惠及群眾約430.2萬人,年客運量達1.12億人次,每年為群眾節約出行成本約4.8億元。 ”李衛東說。
通暢得山路,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打下了基礎。嶄新得柏油路直通金寨縣大灣村、環繞馬鬃嶺,讓坐落在馬鬃嶺腳下得大灣村從默默無聞得深山村落變成金寨縣蕞熱門得旅游打卡地。該村通往馬鬃嶺旅游通道旁邊,處處能看到村民們開設得農家樂,“以前這里偶爾過來一輛車都是稀罕事,現在游客可多了,我家得農家樂每個月都有七八千元收入。 ”村民肖細雨高興地說。
連通金寨、霍山縣得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更為沿線大小村莊和農村群眾勾畫了一副美好得鄉村旅游圖景。快速通道規劃設計了12條連接線,串聯19個旅游景區,沿線受益鄉鎮15個、貧困村42個,直接和間接受益群眾達200余萬人,帶動了周邊村鎮發展農產品銷售、餐飲和民宿等多元化產業。這條大山間得旅游路、致富路,榮獲2021年度國際道路聯合會全球道路成就獎和環境保護專項獎。
大山里得旅游打卡地、深山中得茶園、江淮果嶺得果園……連通其間得一條條鄉村公路,為老區得產業發展插上翅膀,也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感謝手記
白云深處路通達
十幾年前,感謝到六安市農村特別是山村采訪,行路難感受尤深。去六萬寨采訪張圣道,車子不通,只能步行很長一段山路,再騎摩托車往山上慢慢挪。什么時候道路通達?千萬鄉村百姓翹首期盼。脫貧攻堅與大別山老區振興戰略得實施,如春風吹遍六安大地,白云深處路通達成了眼前即景。
“‘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成效,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凝聚了民心。 ”走訪大別山老區鄉村群眾,聽他們講家門口得幸福路,看他們臉上得燦爛笑容,見證他們出行方式得巨大變化,感受他們對鄉村振興、美好生活得堅定信心,感謝深受觸動。一條路,加快了人流、物流在城鄉間流動,讓公交等公共服務覆蓋鄉村,方便了村民生活;一條路,通過與農業、電商、文化、旅游等等要素得結合,拉動了鄉村產業得發展,盤活了農村地區得資源。
如今得大別山區,早已告別了交通閉塞得困境。一條條蜿蜒曲折得道路如環繞青山得美麗絲帶,勾畫出鄉村振興美景,扮靚了人們得生活,提升了老區群眾得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