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來,由司馬南老師網上言論引發得“聯想事件”不斷發酵,駁聯想與撐聯想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熱鬧。鄙人才疏學淺、一介平民,然自覺愛國之心堪比司馬南老師和眾網友,故在抖音和本站上也看了不少這場論戰得視頻和文章,心存一些疑惑和不解。現僅就幾個方面提出如下問題,提請網友思考和討論。
一、關于聯想電腦“國內售價遠高于國外”得問題。
我看到有撐聯想得可能解釋說,是因為國內得售價是含稅價,而在國外得售價是不含稅價。對這個解釋,我很納悶。因為相關數據顯示,聯想2020年在華夏市場得銷售額僅占全球銷售額得三成左右,利潤占比卻高達80%!亦即占七成得海外銷售額僅貢獻了聯想20%得利潤。售價含不含稅竟能導致銷售利潤率有如此大得差別?這顯然是不可能得!故,鄙人提請這方面得行家對該問題作深入探究和分析,給出答案。同時對聯想這個“民族企業”是否在產品定價上采取了“國內國外區別對待”作出判斷,以告國人。
二、關于聯想是否資不抵債得問題。
網上獲悉,聯想現資產負債率高達90.5%,所有者權益(即凈資產)為200多億,欠供貨商得貨款高達1000多億,而無形資產中得商譽為300多億。即聯想得凈資產如果扣除商譽部分實際上已是負數。
何為商譽?說通俗些就是企業在市場上得口碑以貨幣形式標識得價值吧。商譽可以賣出變現么?不能!那么問題來了,聯想欠著供貨商上千億天量資金不付卻還拿出錢去投資(翼龍貸、拉卡拉等)據稱不良率已達6%得小貸業務,這個賬面值300多億得商譽何以體現和支撐?是不是有很大得水分?說聯想沒有資不抵債,并用國際同業水平(IBM、戴爾等)做類比,不知道這方面得可能是否認同?同時提請可能分析、判斷,其是否有暴雷得風險。
三、關于高持股分紅同時高薪酬得性質,以及國資尚在為何無人監管得問題。
聯想在股改后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柳、楊等人均持有不少股份,每年在獲取高額分紅得同時還領取超高薪酬。2020年,柳傳志年退休金近億元,楊元慶年薪更高達1.7億,甚至更有兩位外籍高管比楊元慶還高,其余高管中大幾千萬年薪得比比皆是。2020年聯想28位高管薪酬支出9億多元,約占年利潤得30%。
大家都在質疑如此超高薪酬是否合理或合法得同時,也苦于似乎無統一標準而無可奈何。但是大家可能忽略得是聯想還是個混合所有制企業,國資尚在!
我們知道,薪資支出是計入企業成本費用得,企業得利潤等于銷售收入減去成本費用。即多計提支出薪資,意味著利潤得降低,而利潤降低意味著可供股東分配利潤得減少。相應地,可分給國有股份得分紅也就減少了。至此,我似乎明白了聯想高管層為何給自己定出如此辣眼睛得超高薪酬,也似乎明白了張捷教授為什么說這是一種貪污行為。或者說,其股改時得所謂“原罪”暫不提,這個環節,是否也是一種國有資產流失呢?
另一個讓我驚異得,是國資尚在得情況下,不可能沒有代表進入董事會吧?其是否履行、行使了相應職責和權利?同時,這位國資代表得薪資又是如何定得呢?
上述問題,歡迎可能和眾網友、討論,不妥之處,請點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