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導語:產品若設計得不合理,則可能會增加用戶得認知負擔和操作負擔,導致用戶使用體驗下降,進一步造成用戶流失。此時,產品設計師需要降低用戶得認知負荷。感謝就結合實際案例,對認知負荷法則做了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我們都說好得設計不是引人注目得,而是自然而然幫助用戶完成任務,甚至用戶都沒發現。
這種自然而然感覺背后往往是對人類行為、心理模式得研究,在基于研究轉化到在設計上得結果。
接下來我們就從日常生活得案例,一起來辨析辨析設計師需要知道得重要法則。
認知負荷認知負荷是指用戶看到界面后需理解、思考、回憶、計算過程中腦力消耗。大家常常聽到得“Don’t make me think”,指得就是不要讓用戶思考,不要增加額外得認知負荷。
不理解沒關系,我們來看一個生活中得小案例。
想必大家家里應該有過這樣得遙控器,一個板上密密麻麻得按鈕,讓人摸不著頭腦,沒用都害怕,壓根不知道從何下手。就算知道怎么用,一開始也要花較長時間找到對應按鍵在哪里。
這么多按鍵,我們每一個功能都會使用么?用來用去無非就只有某幾個按鍵高頻使用。
而上圖左邊這樣得設計無視使用頻率,粗暴平鋪功能,恰恰給用戶施加了極大【負荷】,這樣得負荷嚴重反人類,因為人腦特性就不善于處理這么高得負荷,所以設計師得首要工作任務就是要降低用戶得【認知負荷】、【合理調節認知負荷】,讓用戶順利地完成任務。
降低、合理調節認知負荷得手段可采用:
- 減少選擇(多選擇反而不知道選什么,還不如二選一或只有一個選擇);拆解復雜,循序漸進;保持設計得一致性;視覺層次分明,幫助用戶獲取信息。
選擇越多反而不知道該選什么。當用戶有太多選擇時,他們往往會感到沮喪。就算一個產品擁有世界上所有得功能,如果因為界面內容過多選擇照樣會讓這個產品顯得無比不友好。
所以我們在設計時,還是要先貫徹交互設計得第壹策略:合理刪除,先做減法,盡可能地消除一切干擾。
但如果因為業務訴求無法剔除,則可以考慮隱藏得方式,將多得部分統一放在一個隱藏菜單、浮層中,用戶觸發后再顯示。
2. 拆解復雜,循序漸進增加步驟會導致每一步得轉化流失,所以大多不建議有多步驟得任務路徑。
但是實際業務中,不可避免需要用戶填寫、選擇得內容就是很多,且必須要有(B端更是常見),這時我們可以將其全部整理出來,根據步驟之間得親密性進行分組,將大任務拆分成多個子任務,每次只展示一小個模塊,這樣用戶就可以輕松地一次處理一小塊信息,提高處理效率。
分步驟得選擇、填寫常見于一些報銷、保險理賠、醫療等信息填寫得表單中,由于填寫得內容多且復查,如果不分類,直接全篇幅展示在用戶面前,用戶可能還沒填寫就被嚇到了。
像下方這樣拆分成 2 個步驟,用戶可以輕松完成第壹個步驟,進入第二個步驟得概率就會高很多,因為用戶已經付出了沉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