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燁說環滬】系列中,小燁將與大家一起討論環滬城市與樓市相關的發展規劃情況,包括太倉、昆山、嘉興、啟東等地。
---小燁
嘉善縣,位于嘉興市東北部、江浙滬兩省一市交匯處,東鄰上海市青浦、金山兩區,南連平湖市、嘉興市南湖區,西接嘉興市秀洲區,北靠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和上海市青浦區。
地處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區域,是浙江省接軌上海第一站,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之一,更是全國唯一一個國家命名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
01
“2221”軌鐵網絡布局
“2221”軌鐵網絡包括:
滬杭高鐵(在運行):全線設上海虹橋站、松江南站、金山北站、嘉善南站、嘉興南站、桐鄉站、海寧西站、余杭站、杭州東站等站點,另通過聯絡線連接上海南站、杭州站。
通蘇嘉甬高鐵(前期工程):在嘉善境內線路長度約22km,規劃通蘇嘉甬線路在嘉善境內陶莊附近設置嘉興北站。
滬杭城際鐵路:規劃上海至杭州,起訖點待定。
滬嘉城際鐵路:目前尚處于待建狀態,規劃途徑站點嘉興南站-歸谷站-嘉善站-楓南站,并向東接上海南楓線至自貿區。在2019年底,滬嘉城際鐵路先行工程就已經開工。
上海17號線延伸線:規劃建議上海17號線延伸至嘉善南站,途經嘉善站、西塘站、水鄉客廳等重要節點,上海地鐵17號線上海虹橋站到東方綠舟站段已于2017年12月30日開通,全線共設虹橋火車站、東方綠舟站等13座車站。目前,東方綠舟-西岑段已開工。
蘇州10號線延伸:規劃建議蘇州10號線延伸至水鄉客廳站,途經黎里,同時在嘉善境內規劃嘉興北站至西塘站的軌道支線。
滬杭鐵路(立體改造):為消除鐵路分割影響,滬杭鐵路(G320-城西大道)沿既有鐵路南側以高架形式進行改造,嘉善站改建為高架站,僅保留客運功能,貨場遷建至三里橋村。
02
商業+名校 示范區紅利“兌現”
銀泰百貨、置地廣場、萬聯城、大象世界、大潤發、樂購等六大商業綜合體,商業資源成熟,生活便利,可以滿足您日常的購物、餐飲、娛樂等多方位需求。
嘉善教育超前規劃,15年內要建設78所學校!
以下是《這就是我們的"示范區"》部分教育部門對于嘉善教育規劃發展采訪文字記錄。
黃科長:嘉善具體怎么樣推進,怎么樣布局?我們可能要請教一下專業人士,我們朱局長。
朱局長:包括近期要建設的,以及今后15年要建設的我們一共規劃了78所學校,其中是幼兒園是44所,中小學是34所,我們是按照哪個地方緊缺,先布局哪個地方,所以說我們現在按照趨勢來看,我們的縣城區的三個街道以及今后的先行啟動區,我們一體化示范區的先行啟動區,新塘鎮和姚莊鎮應該是資源比較短缺,所以我們在今年的話我們也已經在補上短板。
今年下半年我們要新開的學校有浙師大附屬學校的初中部以及我們第二實驗小學的西校區要開學,像幼兒園的話,我們今年下半年要新開的是嘉善實驗幼兒園的南園區,浙師大附屬幼兒園的南園區, 以及我們的開發區實驗幼兒園。
那么下一步我們就是說按照剛才這個原則,哪些地方教育資源短缺,哪些地方就是我們加快去布局。我舉幾個例子,比如說我們320國道以北,320國道以北的東面,現在我們只有一所里澤中心學校,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不部一所9年一貫制學校,在牧業木業大道附近的建一所54個班的9年一貫制學校叫嘉善四中實驗學校,還比如說我們在320國道的以北的西邊,這個也很緊缺,所以我們在那里也布了一所9年一貫制學校,就在我們的莊廣村的附近。
比如說嘉善一中的實驗學校,把兩個兩所老牌學校的職業學校,分別布在320國道以北,這樣的話我們資源使得我們320國道以北的教育資源迅速地把名校建起來。另外再比如還有一個例子,就我們的魏塘街道的老城區,幼兒園資源很少,隨著這一次舊城改造,我們在布局的時候,我們的縣城的老城區的東邊,還要建兩所幼兒園,老城區的西邊還要再新建一所幼兒園,這樣的話我們在不斷的優化我們全新的教育資源布局。
03
“滬嘉”同城,不是說說而已
長三角一體化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2019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由嘉善和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共同組成的示范區將打造成為生態價值新高地、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綠色宜居新高地,其中,嘉善位于核心樞紐位置。
作為上?!?+6”大都市圈規劃的核心區位,嘉善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再度拉近了與上海的城市距離,進一步協同發展,成為嘉興與上海全面接軌的橋頭堡,滬嘉迎來全方位、多層次的“無縫對接”,醫療、教育、交通、產業、公積金等資源互聯互通,享受“同城化”生活。
04
產業導入,未來可期
嘉善作為浙江接軌上海的“第一站”,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產業正在迅速發展,嘉善招商引資的項目中90%與上海有關,同時還建立了全國首個上海自貿區協作區。總部在上海,制造服務在嘉善”、“創意在上海,孵化轉化在嘉善”的產業協作體系已逐漸形成。
上海人才創業園位于國家唯一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嘉善高鐵新城,依托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立契機,以打造科技創新產業尖峰和特色產業高地為目標,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集成電路等產業,秉承“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發展理念,聚焦科創·新經濟,實施樓宇經濟創新稅源雙驅動策略,構建“211”產業體系,形成樓宇經濟“六大特色”發展模式。
上海人才創業園面積約7.5平方公里,已入駐企業超250家,累計營收超350億,抓住長三角一體化趨勢,吸引上海高端人才來嘉善創新創業。引入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萬人、中科院百人、國家杰青等格列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吸引了上海交大、同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西安交大等知名高校人才團隊入駐。
大云中德生態產業園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以“花園式園區、3A級景區”為標準,重點打造以德國為主的歐美精密機械、裝備制造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和人才研發類項目一體發展的綜合性、景區式園區。園區由“三區二谷”組成,即產業提升區、產業加速區、產業拓展區、云谷商務配套區和云谷創新服務綜合體。
園區內已經形成了以數碼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精密機械和新材料為主導的特色產業。目前園區已引進外資企業41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5億美元,其中德資企業13家,包括德國卡帕機床、德國艾斯哈威機床、德國海茵茨曼發動機控制系統、德國道博特殊鋼、法國卡優連接技術、意大利都凌壓縮機等企業,涵蓋高端裝備制造、精密機械、電子信息等產業。
這里擁有喜力啤酒、鎧嘉電腦、華潤萬家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累計吸引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外商投資項目落戶。
作為加速浙滬融合發展的引擎項目,一直以來備受關注。打造的未來智慧住區、TOD融合城區、中荷綠能園區、中荷智造園區、中荷農業園區,鑄就一座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生態智慧城區。
她是由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嘉善縣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新集團)由我國、新加坡兩國政府于1994年8月合作設立,是蘇州工業園區開發主體和中新合作載體,早在2009年,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十五周年的時候,就取得了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累計上交各種稅收超千億,實際利用外資折合人民幣超千億,注冊內資超千億等“四個超千億”的輝煌成就,并在過去四年里,蘇州工業園區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連續位居第一,實現四連冠
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是中新蘇州工業園的2.0版本,這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首個跨區域合作的重大平臺,也是浙江省首批“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截至2021年12月底,一批高質量智能傳感關聯產業簽約,協議總投資額超過230億元,包括光環網新長三角云計算總部基地、博升光電激光器光芯片產業基地,與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總規劃面積16.5平方公里,規劃居住人口7.9萬,在不久的將來,產業園將逐步建成串聯全域的69公里濱水步道,244萬方公園綠地以及“4+1+1”的商業商務組團,16.5平方公里產業園區全面建成,集聚人口將達到15萬。目前,區內首個產業服務綜合體——中新智慧園建設火熱,中新人才公寓、中央公園、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鄰里中心等配套項目有序推進,一座宜居宜業宜游之城呼之欲出!
附上嘉善在售項目位置圖:
有興趣的小伙伴趕緊私信小燁一起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