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微信公眾號的九歲生日。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眾號正式向普通用戶開放。誰都不曾想到,一款社交app能帶來如此大的內容變革。
我們可以認為,是微信生態,孕育了內容創業者的概念。從2015年10月份對話六神磊磊的第一篇文章開始,渾水作為新媒體行業的記錄者、觀察者、服務者,與新媒體人并肩前行。
我們有幸陪伴并記錄了第一批乘風而起、大放異彩內容創業者,也曾見證了從圖文時代到短視頻時代的轉型與變革。
我們曾經談論內容、紅利、增粉;談論廣告、電商、變現;探索從內容而起的各類商業模式。
這九年,內容創業者依托微信生態叢林而生。隨著平臺的不斷演變、整個行業的不斷變化,有人經歷繁榮,有人遭遇沖擊。
擁抱變化
媒介經理 小E
我從2016年開始做媒介,那時候應該說是眼看著公眾號行業高樓起,當時整個行業風風火火的狀態,相信每一個內容從業者都是有目共睹的。
那時候就連加班心里都覺得是快樂的,因為我從來沒有做過一個讓人如此有自信的行業,你就是會相信她的前景一片光明,無論怎么樣都是會賺錢的一個行業。
當時我們部門十個人,手里握著大把的預算,每個月部門聚餐四次,人均五百元的鐵板燒還辦了會員卡。
大家當時也發愁,愁的是每天手里的預算花不完。
當年的號主也比較硬氣,先付錢再發文,甚至有的說好文章保留一個月,結果三天就給刪了。
再到后來行業逐漸不景氣,號主從一開始的挑項目,到主動聯系我們,態度非常好的尋求合作,但那時候我們手上也沒有單子。
公眾號時代確實變天了。
短視頻時代的到來確實給了微信一些沖擊,但我個人認為這只是代表了公眾號的紅利期在消退,現在的她在我心里更成熟了,并非大家所說的“涼了”。
雖然任何一個東西都有生命周期,任何東西也都要遵循這些定律,但是我相信在微信的月活都在穩定增長的時候,公眾號不會因此消失,只是大家不再那么注意了。
我目前還是在做媒介工作,雖然現在真的很少接觸公眾號了,也時常看見有人唱衰她,但我不會忘記曾經因為她奮斗的日子,也會記得是因為公眾號我才走上了新媒體工作的道路。
主動創新
產品方案供應商 陳勁東
我的職業是通過產品鏈接新媒體人,所以我見證了十點讀書、意外藝術、筆記俠這三個從廈門走到北京的公眾號,這一路走來,都越來越好。
我一直相信優質內容輸出的價值,因為這是心力和定力的呈現。對于短視頻行業的沖擊,我認為每個人追求不同,沒有好壞,成年人只有面臨選擇。
短視頻行業自然優秀,但一個人沒有定力是會被自動淘汰的,跟你做什么平臺沒有任何關系,任何平臺都對優質內容有強需求。
我認為內容公司最大的敵人是創作力衰竭,每個內容創造者都有衰竭的時候,要想轉型必然要把曾經的東西敲碎重新開始,所以如何接力下去才是是內容公司最重要的事情。
唯有深根行業所有細節,主動做出變化,并且這件事情沒有捷徑,是一個慢活,能不能熬住要看你自己,一旦深耕,才會發現自己不知道的太多了。
華麗轉身
化妝品公司 pr 王芳瑋
2014年開始我就在公關公司實習,工作也是跟新媒體相關,但是那時候接觸的更多都是網媒、時尚雜志之類的。
2016年開始在北京做公眾號的媒介采買投放,接著轉去上海做小紅書平臺的投放;短視頻平臺興起后,開始學習做短視頻平臺的投放和信息流投放,現在在品牌方,也會經常接觸短視頻直播帶貨。
這一路走來,對我來說,也是跟新媒體這個“好伙伴”一起彼此共同進步的過程。
我覺得所有內容平臺都有可展望的空間,這里面就包括微信。
你仔細觀察內容平臺就會發現,她一直持續擁有兩大價值:
1、用內容影響品牌的目標用戶,起到找到用戶,建立連接,產生影響的作用。
2、利用內容平臺把目標用戶連接到內容平臺上,不斷用優質的內容去影響他們,推動他們對品牌的認知,起到更精密的關系,從而促使交易的發生。
微信未來可能需要通過更多的方式去放大這兩塊的價值,并且讓平臺的營銷邏輯不只是停留在內容傳播對用戶的影響,應該是打造在傳播中實現銷售,在銷售中產生傳播。
轉眼微信公眾號已過九歲生日,渾水也已陪伴大家走過六個年頭,如今還有多少人堅守在公眾號內容創作者的崗位?
留言區說出你與公眾號的故事,截止8月20日12:00,我們將選擇留言區點贊最高的5位老朋友,各送一個渾水定制茶缸。
— END —
【藍鯨渾水】聚焦泛互聯網行業
提供最具價值的商業故事
白皮書》,提取碼: at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