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悄悄問一句:大家平時上完廁所,沖馬桶的時候會蓋子嗎?
最近小九網絡沖浪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說法:沖馬桶時一定要蓋上蓋子!否則就會吃到“屎”,啊不對,否則沖水時會把臟東西帶到衛生間,污染環境!甚至洗臉或者刷牙時可能會面臨“二次污染”。
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小九今天就帶大家來探討一下,沖馬桶時需要蓋馬桶蓋嗎?
一、沖馬桶要蓋蓋子嗎?
近期,外國科學家針對流體的物理特性做了相關的測試:在正常的通風條件下,他們在公共廁所馬桶和小便池的不同高度,分別放置了一個粒子計數器,用于收集沖水時產生的飛沫的數據,最后獲取了馬桶沖水、有蓋馬桶沖水和小便池沖水3種不同場景的數據。
對數據進行分析之后,研究人員發現:在不關閉馬桶蓋的前提下沖水之后,馬桶和小便池周圍環境中檢測到的氣溶膠水平大幅增加,每次產生的飛沫都達到數萬個,飛沫大小幾乎都在3μm以下,體積很小,因此可以在空氣中懸浮很長的時間。如果飛沫中剛好攜帶了傳染性的微生物,那么就會造成傳播風險。
而在關閉馬桶蓋之后再沖水的情況下,空氣中懸浮的飛沫數量明顯變少了。
不過研究人員認為,雖然關閉馬桶蓋后沖水,飛沫數量不多,但氣溶膠液滴會通過馬桶蓋和坐便器之間的縫隙漏出,時間一長,就會越積越多,易造成健康隱患。
最后,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教授Manhar Dhanak說到:降低氣溶膠在公共廁所的積累,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加公共空間的通風性。
二、如何避免“屎”從口入?
上面的測試告訴我們:沖馬桶一定要蓋蓋子!空氣中的飛沫誰都看不到,萬一里面攜帶著傳染性的微生物,那后果難以想象。
此外,還要防范無處不在的氣溶膠。
早在20世紀60年代,《柳葉刀》上就有研究稱,在馬桶沖水的過程中,會產生含有細菌的氣溶膠。科學家發現,馬桶沖水過程中產生的氣溶膠,危害比飛沫還大,因為氣溶膠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更長,更容易被人吸入。
因此除了要養成蓋上馬桶蓋沖水的習慣之外,還需防范廁所中的氣溶膠危害:
第一,在使用完廁所后,應馬上離開,并且保持排風扇開啟一段時間,該期間不要進入;
第二,對暴露在衛生間的物品要加以保護,比如牙刷、毛巾等,可使用牙刷罩等,以防氣溶膠沉降,導致物品積聚病原體或其他污染物;
第三,每一周左右對廁所進行一次全面消毒。
三、蹲廁黨VS坐廁黨
顯而易見,關于馬桶的研究對蹲廁黨很不利。畢竟,蹲廁可沒有蓋子!
不過,蹲廁的好處是排便更順暢。
在我們肛門內側6㎝左右的位置,有一個由直腸與肛管的軸線形成的約80°~90°肛直角結構,可以截留大便。下蹲的時候,肛直角結構會達到100°-110°左右。這意味著,角度越大,截留的大便就越少,排便就越順暢。而且,蹲廁會對腹部造成較大的壓力,排便時可以省一些力氣,大便更容易排出。
那么為什么現在坐廁比蹲廁受歡迎呢?
其實是因為坐廁的舒適度較高。蹲廁的時候,蹲的時間只要稍微長一點,站起來就會腳麻,身體需要承受的壓力比較大,尤其是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容易引起頭暈眼花,導致摔傷。
相反,坐廁對腹部和下肢產生的壓力較小,不會給心血管系統帶來負擔,發生意外事件的幾率也比較少,安全性比較高。
至于選擇蹲廁還是坐廁,對于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來說,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個人喜好自由選擇,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過,對于特殊人群來說,比如孕婦、老年人、殘疾人等人群來說,應盡量選擇坐廁。
那么,良好的排便習慣該如何養成呢?
1.定時排便
由于新陳代謝的需要,大部分人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會產生便意,一產生便意,就要馬上去廁所解決,不要憋著,而且盡量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排便。
2.排便需專心
排便要專心致志,不要玩手機、看書、看報紙,方便完就趕緊離開。
3.排便時間需控制
排便時間不宜過長,應控制在5分鐘左右,如果上廁所超過3-5分鐘還沒有便意,應結束排便。
4.避免用力過猛
排便時不用用力過猛,應該由小到大慢慢增加力度,以免損傷肛門,尤其對于有高血壓、心臟病等老年人來說,排便用力過猛容易使血壓升高、心梗發作,危及生命。
如果你以前沖馬桶的時候沒有蓋蓋子的習慣,看完這篇文章,一定要記住啦!
此外,再提醒一點:衛生間的通風性很重要,在裝修房子的時候,盡量保持廁所有窗,平時經常打開通風,還要定期清洗洗手間,保持馬桶干凈整潔。
參考資料:
[1]《沖馬桶不蓋蓋兒,結果有點嚇人》 .我國科學報. 2021-04-23
[2]《蓋上蓋子沖馬桶,細菌也能竄到人嘴邊》.新浪探索.2021-0 5-03
[3]《生活|蹲廁VS坐廁,你真的選對了嗎?》 .江蘇疾控. 2019-10-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