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脫不花寫的這本書真是好極了,全是用得上的工具呀!
首先我們來聊聊什么是溝通?我一直認為溝通,就是我把自己想說的說了,你按照我的意思做就是了,這就是溝通。
溝通,其實是信息交換,你把他人的信息聽明白了,然后再結(jié)合自己的信息,產(chǎn)生新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才是溝通。
那話說回來,我們怎么樣才能聽明白別人的信息呢?
那就是得學會傾聽,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
傾聽
第一聽,要會聽
舉個例子:七夕情人節(jié)到了,老公沒有給老婆準備禮物,老婆一直心里耿耿于懷,不好受,到了晚上,老婆做飯,隨便做了兩個菜,老公一看就問:“老婆今天沒下酒菜呀?”老婆一聽就憤怒了:“什么下酒菜?你整天只知道喝酒,你有關(guān)心我的感受嗎?你根本就不愛我!”
老公一聽,生氣了說:你胡說,誰不愛你了,我整天五點準時下班陪你和孩子,你還覺得我不愛你?你還要我怎么做?”于是,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就吵起來了。
這是好的溝通嗎?
好的溝通,看下面分解,也叫結(jié)構(gòu)化傾聽,當你在接收到對方傳達的信息以后,要習慣性的在頭腦里畫三個框,分別放三件東西,
1.溝通對象的情緒
2.事實
3.期待
還是以上述為例,老公一聽,開始在頭腦啟動結(jié)構(gòu)化傾聽,分析老婆有情緒:不高興了!
事實:我并沒有整天喝酒,這個星期我就是喝了一次呀,為啥這么生氣?
期待:她的期待是什么?
你一分析就明白,實際上我并沒有天天喝酒,老婆說我天天喝酒,明顯是有情緒的才這么說,事實是我這星期就喝了一次,那她為什么這樣發(fā)火呢?她有什么期待沒滿足呢?哦,明白了,今天是七夕情人節(jié)。
于是,老公走過去安慰老婆:對不起老婆,我忘了今天七夕情人節(jié),沒給你買禮物,是我的不對,我保證,明天給你補上,你知道,我是非常愛你的,只是最近公司太忙,忘了今天是七夕,請你原諒我,今天罰我洗碗!
想想,這樣的說法,哪個更好?老婆聽了哪個情緒會平和下來?
這就是傾聽的技巧,學會在頭腦里畫框框,把對方的信息按照事實,情緒和期待來分類處理,加以溝通!
這就是會聽,聽是一切溝通的基礎(chǔ)!
第二個聽,積極回應(yīng)(讓不友好的人好好說話)
如果對方問了一個你不會的問題,你通常是怎么回應(yīng)?
脫不花有4個辦法:
1.換口徑
舉個例子,因為你的一項任務(wù)完成的比較慢,工作同事說:你怎么回事,做的這么慢,周一了,還沒提交。
此時的你如果說:明天才是提交日期呀,你催什么呀?
這樣的交流會怎么樣?肯定彼此內(nèi)心,埋下憤怒的種子呀。
換口徑:哎,我就佩服您這樣的業(yè)務(wù)大拿,舉重若輕,什么事兒到你手上就能很快解決。
這個回復就把“你是個大忙人,看不起同事,不愿意幫助同事”的問題置換成了“你對同事的評價很高”,口徑一換,兩個人潛在的沖突關(guān)系就被削弱了。
這就是換口徑
2.換時間
比如你馬上要下班了,領(lǐng)導突然叫住你,我想給你調(diào)個崗位,把你調(diào)到客服,你覺得怎么樣?
這實在太突然了,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那你是不是只能回答行或者不行,要是回答不行領(lǐng)導會不會不高興?
此時此刻你就可以采取換時間的方法,化被動為主動。比如回復:“領(lǐng)導這么重要的事我得認真想想,您能不能給我點時間,我好好考慮一下,下周一我來跟您匯報,您看行嗎?”
其實給你多長時間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化被動為主動,領(lǐng)導突然問你,不管你怎么回答都是被動的,因為你沒想過這個事,就只能做應(yīng)激反應(yīng),但換過時間后等下次再找領(lǐng)導,你就是溝通的發(fā)起者了,你可以帶著你想好的目標,條件,計劃,要求來跟領(lǐng)導溝通。
3.換場合
比如,有一次在開大會議上,領(lǐng)導批評了你們部門工作緩慢,其實你們部門是有原因的,但是由于在大的會議上,人員太多,你擔心過多的解釋,會給人造成一種搪塞的理由。
那么稍后你就可以換一種場合和領(lǐng)導解釋,比如會后,去領(lǐng)導辦公室,你就可以單獨找他解釋:因為周二公司停電,給部門造成了業(yè)務(wù)上的不便,以至于很多文案落后了。
這樣領(lǐng)導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方案落后了。
這就是換場合,以免造成尷尬!
4.換角色
舉個例子,領(lǐng)導突然問你,你覺得你們團隊干的怎么樣?給自己打多少分?
你應(yīng)該看出來了,這個問題是個坑,作為團隊的負責人其實很難回答這個問題,打滿分領(lǐng)導覺得你太狂了,打分特別低,你肯定不甘心。
怎么辦呢?這個時候如果現(xiàn)場有多人的話,你就可以用換角色打法,從這個尷尬問題的回應(yīng)者,搖身一變成為主持人。
你可以訪問團隊里的人:“王老師,咱們團隊從組建你就一直在,整個過程你都有感受,你覺得我們團隊應(yīng)該打幾分?”當然你也可以把球傳給其他人,這么做更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更多的人都參與到對話中來。
這就是換角色,當你覺得自己無法回答時,可以把球拋給對方,但要記住,這絕不是帥鍋行為。
這就是會聽,會說,接下來就是溝通三大原則。
溝通三大原則
溝通三大原則:開放性,目的性,建設(shè)性
開放性(學會說我們,你就能團結(jié)任何人)
開放性=擴大共識+消除盲區(qū)
心理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叫喬哈里窗是心理學家喬瑟夫.勒夫和哈里.英漢姆提出的一個模型,他被認為是描述人類互動最有意思的模型之一,喬哈里窗把人們的信息或者意識劃分為4種類型。
溝通的意義恰恰在于通過不斷同步雙方的信息流,讓共識區(qū)慢慢變大,讓盲區(qū)越來越小。
舉個例子:當我還是溝通小白時,有一次幼兒園老師找我聊孩子的在學校的情況,當然是不好的行為,說:他最近比較猛,如果不滿意就對小朋友動手,或者罵人,我立刻解釋,:“哦,他是跟姐姐學習的,估計覺得好玩,這只是暫時,過一段時間就好了。”老師二話不說,因為我把天給聊的堵死了。
如果我是開放性的話:我就會說,這個習慣確實不好,也會給其他小朋友帶來傷害,那請問老師,我應(yīng)該怎么配合您,才能避免這種行為呢?
這就是,放開自己,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把自己不知道的信息,請求別人幫助或者引導對方說出更多的信息,探尋雙方共同的未知,一起尋找答案,進一步擴大共識。
那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喬哈里窗應(yīng)該如何著手呢?分為4個步驟:
- 第1步窮盡自己的已知,在和別人溝通前先在筆記本上列一點,通過此舉窮盡已知道的事項。
- 盤點自己的未知,有哪些事是你應(yīng)該知道或者希望知道的,這是跟對方溝通之前需要做功課了解的。
- 盡可能探尋對方的已知,用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對方多說出信息,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有些事情是你們都知道的,有些是對方知道你不知道的,還有些事你們都不知道的。
- 探尋你們雙方共同的未知,一起尋找答案,進一步擴大共識。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共同體少說“你”多說“我們”
舉個例子,有一次孩子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有位家長去找任課老師了解情況,張口就問,你能不能跟我說說,為什么孩子這學期成績下降這么多?
這個“你”字就激起了溝通對象的防御狀態(tài)。
當我們把“你”換成“我們”會是什么樣的一種情況?
“老師,我觀察到孩子的成績最近有點下降,請問我們家長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呢?”
這樣的話,老師當然不會覺得自己被指責了,也更愿意心平氣和的和你交流,怎么樣一起提高孩子的成績。
問題是雙方需要共同面對的,但主要責任在我,在溝通中多使用我們,把我們自己變成責任主體,這不是簡單的向?qū)Ψ绞竞茫膊皇鞘裁纯蜌庠挘菧p少對方的壓力,對方的壓力變小了,我們結(jié)成共同體的障礙也會變小,就愿意與我們分享更多信息。
開放性有了,接下來就是目標感了。
目標感(你更有目標感,你就掌握主動權(quán))
目標感等于方案力,真正的目標感不是把我要時刻掛在嘴邊,她其實是一種想方設(shè)法實現(xiàn)目標的能力,目標感的關(guān)鍵詞是“實現(xiàn)”。
在溝通中目標感其實是要把我的目標轉(zhuǎn)化為我們的方案,用一個標準句式來說,“我們有一個目標要達成,對此,我有一個方案。”
舉個例子:你想辭職,但是又覺得對不起之前栽培你的領(lǐng)導,那么,你應(yīng)該怎么說呢?
如果你一上來就說,“對不起領(lǐng)導,我要辭職了,想去外面闖一闖,謝謝之前的栽培。”領(lǐng)導聽了會怎么樣?當然,是難過呀。
我們不要忘了,把“我的目標”轉(zhuǎn)化成“我們的方案”。
你如果這樣說:“對不起領(lǐng)導,我要辭職了,想去外面闖一闖,謝謝之前的栽培!接下來,我是這樣想的,我準備把我們部門的小王,小李,栽培一下,重點培養(yǎng)他們,我把自己掌握的和了解的全部教給他們,然后再讓他們?nèi)スぷ鲘徫粚嵺`,大概半年就沒問題了,我再辭職,您看這樣行嗎?這是我初步的想法,我還有哪些地方?jīng)]有考慮到的呢?請您多多指點?
這樣一說,領(lǐng)導聽了,高興加支持,一來你不忘他對你的栽培和感恩,二來,你也不是忘恩負義的人,雖然走了,但是,把目標轉(zhuǎn)換成我們共同的方案了。這樣大家都高興。
目標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方案力!所謂的目標感強不是我有一個夢想然后強加給對方,而是我有一個目標通過溝通讓你知道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而我已經(jīng)為此準備了一個完整藍圖,咱們一起干吧。
因此在溝通中展現(xiàn)目標感,可以使用一個句式:“我有一個目標要達成,對此,我有一個方案。”
很多人說我不是沒有方案,我是找不到目標呀?
很簡單,其實當你在困惑的時候就問自己一個問題,我馬上要做的事和最終要做的事是同一件事嗎?如果是,這就是你的目標。
蒙恬說過一句話,“沒有一定的目標,智慧就會喪失,哪都是目標,哪都沒有目標。”
開放性有了,就是目標性,目標性有了就是建設(shè)性
建設(shè)性 (從我要到我來是你的一次質(zhì)變)
在張小鳳的散文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那建設(shè)性的反義詞不是破壞性,而是停滯不前。欠缺建設(shè)性的溝通,不是不溝通,而是不行動,坐而論道,拒絕行動是最沒有建設(shè)性的表現(xiàn)。
建設(shè)性是把溝通導向行動
建設(shè)性=可執(zhí)行的最小化行動+可持續(xù)的行動階梯+每個節(jié)點的及時反饋。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找到立即可執(zhí)行的最小化行動
第二,拆解可持續(xù)的行動階梯
第三,不斷反饋,及時調(diào)整
舉個例子:小李想要向王總公司賣課程,,一般人都是課程都介紹完了,就等著客戶拍板決定,哪有那么容易。
看看富有建設(shè)性的人是怎么做的?
小李課程方案介紹完后,會見機發(fā)起“最小行動”,告訴客戶:“王總,咱們一邊評估著,一邊進行推進點工作,你們?nèi)肆Y源部有多少人?讓你們?nèi)驹囉谜n程我做不到,但是人力資源試用,我是有權(quán)限的。我選了五門課程,你看哪門最適合你們?”雙方的焦點從“要不要做”轉(zhuǎn)變?yōu)椤斑x哪一門更合適?”,溝通也從想法評估進入行動層面。
如果對方還沒有下定決心簽約,小李還會不叫停手上的動作接下來的溝通里拆解可持續(xù)的行動階梯:下一步我會為您匯總一份您部門的學習數(shù)據(jù)報告,基于此設(shè)計一套專屬學習方案,再來向您匯報。
這么做是為了讓客戶在你設(shè)計好的路徑上不斷前進,每個行動階梯都是你再次發(fā)起溝通的好機會。哪怕你推薦的我們課程都不合適沒關(guān)系,還會有新的課程持續(xù)開發(fā)出來。只要你和客戶的溝通不關(guān)閉,你就可以不斷拾級而上,而且你每多做一個動作,對方拒絕你的心理成本就會更高一點。因為對方同樣在付出行動,銷售方案里也凝聚著他的心血。
最終總結(jié):拿開放性來說,要不斷跟客戶擴大共識,減少彼此的認知盲區(qū),以目標感為例,要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方案,并且讓他們認可,以建設(shè)性來說,把溝通導向行動讓對方拍板。
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溝通體系,達成彼此的目標與合作!何樂而不為呢?
溝通,不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而是聽到了對方的期待,說到了對方心里,解決了共同問題,滿足了彼此需求,這才是一個良性的溝通!
這是一本好的工具書。推薦大家讀一讀,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溝通無處不在!祝福大家在溝通上更進一步!活出和諧人生!
喜歡讀書,喜歡她的紙墨香味;喜歡寫作,喜歡她的情感梳理,和我一起讀書,一起成長!請關(guān)注我@小霞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