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最新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看到一則娛記新聞。
據說,某男星酷愛喝普洱茶,家里囤的普洱茶數量有近60噸!且私下里還炒作茶的價格,之前分享出一款私藏品拍賣,拍品2W起步,最終成交價是160W,大賺一筆。
雖說,這種娛記小報發出來的消息,可信度有待查證。
但這種藏茶造富新聞,歷來是茶余飯后的一大談資。
現在,隨意在搜索網站上,輸入“普洱茶”+“噸”這兩個關鍵詞。
不出意料,跳出來的相關資訊如雪花般密集。
一者曰,號稱我國藏茶之都的東莞,僅是本地民間私藏的普洱茶就達到40萬噸,庫存量讓人觸目驚心。
一者曰,XX倉現狀堪憂,普洱茶堆在倉庫,茶餅排成隊足夠繞地球4圈。
一者曰,某鄰國以165元/斤的價格,從我國進口了120噸普洱,價格比起往年要略漲12%……
大致看過這些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的快餐式新聞后。
試問,這些網上的消息有幾成是真?有幾成是假?
說句實話,麻花心里也沒底。
但從中,可以抓到一個重點。
即,在普洱茶里,以噸做單位的情況并不少見!
《2》
普洱茶的產量大,是支撐普洱以“噸”做單位的底氣。
歷來,云南的農作物種植面積體量大。
在云南的重點農作物上,不管是種茶樹、種橡膠、種煙草、種咖啡、種鮮花等,規模都很龐大。
以普洱茶的產區范圍為例。
從GB/T 22111-2008《地理標志產品 普洱茶》的國家標準規定內容看。
符合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的普洱茶產地,涵蓋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紅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臨滄市在內多個州(市)下屬的縣市/區。
地盤大、產地廣、種植規模大,是普洱茶高產的一大前提。
因此在茶界里,傳出私藏過噸普洱的梗,也就不出奇了。
在普洱界里,以公斤為單位、以噸為單位的用語偏好。正好比,杭州人喜歡用西湖為單位。
諸如某地一年降雨量能填滿若干個西湖;某地一年喝掉的啤酒能裝滿若干個西湖等橋段,再常見不過。
但最近幾個月,麻花卻聽到不少新鮮說法。
概括而言,就是那個成噸買茶的梗,不知何時從普洱飄到了巖茶!
早一個月前,聽家住臺江區的老同學,提起他們社區的一位茶老板。
據說那位茶老板,特別喜歡在朋友圈里曬單炫銷量。
有一次更是夸張,他直接對外說。
“自己家里的店,單是一天就能賣掉整整一噸巖茶!”
這番話,當即成了老同學掛在嘴邊調侃的梗。
“就一家小小的社區門店,他是怎么賣的?別人就算直接將茶買回去泡澡,估計也消耗不到這個數。何況還是傳說中的正巖茶,這是典型的牛皮吹破天!”
無獨有偶,不久前剛收到一條留言。
據對方自稱,“杭州某某私人茶舍,每年藏正巖巖茶近噸,已有十幾年,非三年陳不開喝,三、五年稀松平常,關鍵是怎么制茶、藏茶。”
這番話就更不可信了。
且不說,江浙一帶的茶客,對于綠茶有著執著的消費忠誠度。
單是這一年私藏一噸正巖茶的說法,就很不靠譜。
畢竟,整個正巖茶區的年產量加起來才幾噸?
他一人就直接占了一噸,怎么可能!
《3》
如果說,普洱茶能以噸為單位,尚且見怪不怪。
但到了武夷巖茶這,以噸做單位的情況,倒是蠻少見的。
這一切,得從國標說起。
武夷巖茶和普洱茶一樣,也是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現行的國家標準號是,GB/T 18745-2006。
國標內容里,提到巖茶產區范圍的內容,可用一句話概括:
福建省武夷山市所轄的2798平方公里內的行政區域范圍。
光從產區范圍規定,就可以明顯看出,巖茶與普洱茶并非在一個體量規模梯隊上。
更何況,具體到正巖茶,范圍就更窄了。
何為正巖?
以麻花的實用分辨經驗看,當一片茶地范圍內,能看到標志性的丹山/丹巖/風化巖時,才是典型的正巖山場。
受到特殊的丹霞地貌影響,這些風化巖上能剝落出富含養分的碎屑,讓周圍的茶地土壤格外疏松、透氣、養分含量高,適宜茶樹生長。
產出來的正巖茶,能擁有特殊的巖骨花香風味,茶湯滋味層次豐富,湯感醇厚飽滿,將湯水咽下喉間時,能有獨特的喉韻。
但圍繞正巖的區域劃分,歷來眾說紛紜。
按大家熟悉的一句話來概括,你到武夷山景點買票,看到的茶就是正巖茶!
何況,就算以景區范圍為界,能產茶的地方也不多。
滿打滿算下來,一年能產幾噸正巖茶,已算可觀了。
在網上同時搜索“武夷巖茶”+“噸”這兩個關鍵詞。
你就會發現,以噸為單位壓根不符合巖茶的氣質!
《4》
武夷巖茶的產量,不能與普洱茶同日而語。
且,正巖茶的年產量有限。
依據景區管委會的明文規定,在正巖景區范圍內,早已不允許再擴張新的茶地。
這意味著,正巖茶的產量不會迎來高歌猛進,而是一直在這一畝三分地內經營。
所以,照搬普洱茶的宣傳套路,神化私藏過噸正巖茶的消息,本身就不可信。
身邊曾有一位老前輩,如是說道:
他希望,喜歡喝巖茶的人越少越好!
當時我聽了這番話,還很納悶,這是為什么?
據老前輩解釋,早在2006、2007年前后,茶圈內的熱門還是普洱。而在福州的大大小小茶莊里,大家喝的茶十有八九還是鐵觀音。
當時,還極少有人提起巖茶。
在巖茶還沒這么出名,且各家還在堅持做傳統火功的巖茶時,茶葉真的是不好賣。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到巖茶時,總懷疑這茶是燒焦了。
但是在那會,那位老前輩就已經喝巖茶很多年了。
一路追隨巖茶的發展足跡,過去這十幾年來。
眼看著巖茶慢慢火起來;眼看著正巖茶、各式肉桂火起來;眼看著身邊的朋友從鐵觀音、正山小種、普洱茶紛紛倒戈向巖茶。
隨著商業化的影響,武夷巖茶這塊凈土,難免會受破壞。
比方說,市面上的正巖茶摻假情況,越來越多。
比方說,隨處都是肉桂,而很多老品種越來越不好買。
比方說,……
聽到這,麻花也總算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當你真正喜歡一樣東西時,內心里肯定是希望她得到妥當保護。
就像一座風景特別美的孤島,一旦被過度開發,肯定會失去原有的味道!
《5》
現如今,在巖茶圈子里,也掀起了成噸囤茶的笑話。
而市面上賣出的“假牛欄坑肉桂”,一年據說能繞地球赤道好幾圈,也不再新奇。
但,巖茶終歸不是普洱。
一來,武夷巖茶,尤其是正巖核心產區的巖茶,產量有限。
二來,巖茶講究褪完火后及時飲用,適飲期有限。
部分在茶圈內跟風而來的人,當你打算趁機炒熱“成噸藏茶”的陳年老梗時。
麻花要奉勸一句,當心別成了接盤俠。
正巖茶的產量有限,資源不多。
能一次性成噸購入的巖茶,貨品成色堪憂!
更多關于巖茶的原創知識
喝巖茶茶醉?喝巖茶翻江倒海?喝巖茶滿口煙味?村姑陳給你支支招
滋味不夠,克數來湊,10克袋裝巖茶為何悄然潛伏武夷巖茶圈?
從福鼎白茶,到云南白茶,那武夷巖茶之后,會出現云南巖茶嗎?
一泡好武夷巖茶,有四層境界,香、清、甘、活你領悟到幾層?
武夷巖茶大事件,從天價茶葉蛋到天價巖茶,大紅袍到牛欄坑肉桂!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1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