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江蘇蘇豪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謙
第一財經主持人黃偉:一家來自江蘇的國企,做了三十年的紡織外貿,又做了十多年的房地產開發,現在又要進軍健康產業,邏輯是什么?僅僅是因為做過房地產?還是因為別的?又將怎么做?本期首席養老官節目,專訪江蘇蘇豪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謙。
周謙:作為一個省政府的重點骨干企業,我們覺得在構建這個地方和區域的養老服務體系中,需要有這樣一個責任擔當,所以在江蘇省的十三五民生工程規劃中間我們就擔當了這樣一個任務,要把構建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相結合的這樣一個任務,同時能夠把居家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結合起來,醫養和康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做一個探索。所以轉型中我們就自覺的往這個方向來靠,退出了傳統的房地產競爭的領域,進軍康養產業。
黃偉:這個轉型對于你們來講難嗎?
周謙:任何創新和轉型都是痛苦的,但是很有意義。
黃偉:大家普遍認為原先做了十幾年的房地產,要轉型來做養老,養老又跟地產的似乎又完全分不開,所以就覺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周謙:其實過去做房地產大家認為是利潤高、回報快,真正要做產業,其實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我們老齡化和產業都是剛剛起步,新的產業模式都沒有完全形成,尤其是商業模式沒有完全形成。那么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我們是國企的擔當和事業的情懷更重要的。
黃偉:你們的項目也叫蘇豪健康養老社區,不叫康養也不叫養老社區,那么在這個社區里面你們提供一些什么樣的服務?
周謙:因為我們首先第一個項目做的是蘇豪的湯山溫泉康養小鎮,那么小鎮的啟動為我們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所以我們實際上籌備比較久,從規劃就開始啟動,幫助政府做康養產業的規劃,健康服務的規劃,然后把這個城市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就做調整,這樣就是說能夠布局一個更加合理的小鎮級的健康服務體系怎么構建,其中的社區,我們又分成全齡的區域和活力老人的區域,長者公寓區和介護、機構服務區域,這樣是學習的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特別是美國的CCRC的社區。CCRC我認為它是一個退休持續照料社區,但是到了國內很多的把它簡單化,把CCRC看成是一個機構,我們覺得是要探索一個全產業鏈、全程的健康服務體系的打造,所以我們正在做的這個事,我們覺得是更適合中國化的健康服務的全程、全產業鏈的這樣一個探索。
黃偉:這里面有什么呢?
周謙:我們是從兩個角度來構建小鎮的健康服務體系,一個是從身體健康,就是健康管理,醫養結合,怎么提供一個全程的保障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一個服務體系。第二個呢,我們覺得是身體是需要有一個叫做精神的健康。主要是通過老年大學這樣一個載體,來給他提供各種精神的健康服務體系。那么就是說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要快樂,怎么來通過減少孤獨,學習新的興趣愛好和培養。通過老年大學,回到那種大學校園的文化,回到你青春時代的那種感覺,這個可能是認為是健康和精神最主要的服務支持。那么里邊就是在小鎮內部的功能形態分區上是用分級管理,分級來構建這樣一個體系,有小鎮級的這個健康服務體系和支撐,也有社區級的,然后包括到里邊社區級的健康以及居家怎么來提供居家的活力老人的,全齡的這樣服務體系。那么包括健康管理,所以我們在從小鎮的醫院,是和省級的醫院來建構的,但這個小鎮醫院的核心的服務不是說手術,不是說這個門診更主要的住院,更多的是為小鎮的居民建立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然后往下延伸到社區的健康支撐服務。當然向上我是做三級醫院的健康的轉診、綠色通道,是希望通過構建這樣的一個服務體系,為小鎮居民提供服務。
黃偉:有沒有統計過入住人員的結構是什么樣的?
周謙:現在當然我們因為新一代的養老服務大部分如果是活力老人或者是準備養老的,未來做準備的,所以我們大部分現在等于是剛退休的,以后要為我們以后做準備。同時中國人所謂的地產這個概念,真正要按總書記所說的,我們做的養老地產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所以我們現在的想法是這樣子的,那么是提供這種功能性的服務,那么它很多的過去這種養老地產為什么不受老百姓歡迎,主要還是偏地產的理念、偏投資性的屬性,我們是兼顧投資屬性和居住屬性,更重要是居住屬性,但是也讓它有投資的增值效應,這樣是一個完美的結合。
黃偉:那么作為一個產業,我們都知道需要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加以投入,投入有兩種渠道,一種是自我造血,還有一種其實就是外來資本的支持。那么對于像蘇豪而言的話,你們現在選擇的是一條什么樣的(道路)?
周謙:現在我們做的是聯合的央企,我們這個省屬國企聯合了央企,聯合了地方的國企,主要還是在國企范疇內,我們這個里邊也正在引入央企保險資本,包括上海的險資加入。這樣我希望就是說我們可以讓更多的社會資本,當然是以國資委主導的,可能他會更注重社會效益,更注重這種公益性的政府服務體系的打造,共同的情懷和共同的對于商業模式的一種理解來合作構建。
黃偉:蘇豪是長三角國資養老產業發展聯盟的成員之一,這個聯盟你們現在都在做些什么事情?
周謙:我覺得現在我們是首先在構建本地的服務體系中發揮一個支撐作用,然后呢我覺得現在我們和上海的和浙江的也有很多的合資產業的交流,看看大家在這個方面各自的構建服務體系是一個示范,是一個標桿的作用。然后同時我們互相取長補短做一些交流,同時就是我們互相之間,我們可能也需要對長三角養老服務的異地的這種交流,打通一個通道,或者構建一個互補的體系。我覺得上海的企業已經開始往江蘇來走了,他們往東臺,蘇北一些土地價值成本比較低的洼地,構建這種整個體系的來打造康養服務產業,康養健康城和養老服務城,比我們現在小鎮的模式規模更大,那么這個中間很重要的希望要有政府來支撐,能夠把異地的醫保體系、醫療體系、教育體系能夠打通。首先在養老服務這方面能夠先試一步打通這個體系,這樣的話我相信今后上海老人的周邊低成本高質量的養老服務為期不遠,指日可待。
(作者:黃偉,曹昱浩 實習生:仲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