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明不見了,快幫忙找找他!”街坊鄰居們圍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
宋光明可不好找!
“宋光明總是行蹤不定!”賣水果的王小美前天下午收攤時見過他。
燒烤店老板張二哥曾見他晚上11點多,邊擦汗邊往家走。
“昨天他早上6點才回來,餓壞了,喊我趕緊給他攤個蛋餅!”開早餐店的李嬸突然想起來了。
宋光明樣子倒是挺好認的!
“整天就穿著那身藍色工裝,有時候會套上紅馬甲。”
“他總是臟兮兮的,經常搞得臉上身上全是泥巴。”
“他總是汗津津的,老遠就能聞著味兒。”
“他總是笑呵呵的,隔著老遠跟人打招呼,怕熏著你。”
“他胳膊很粗,手勁很大,據說是經常扛東西、擰扳手練的。”
宋光明是不是累著了,在休息?
“他叫宋光明,可自己卻總是要到黑黢黢的地底下去。”
“聽他同事說,夏天地下悶熱潮濕缺氧,待在里面可不好受,有時候得用鼓風機吹空氣進去,甚至要戴防毒面罩。”
“要是雨天,他經常泡在淤泥積水里。那腐臭的味道,讓他好幾次都差點吐了。”
“他說跟我說過,那里可擠了,經常要貓著腰,蹲著或者跪在地上,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還會磕到、碰到。”
宋光明是不是受委屈,躲起來了?
“去年夏天最熱的時候,宋光明和幾個弟兄吃了仁丹,冒著酷暑到地下干了幾個小時,上來后卻收到了客戶投訴。為此,他委屈了好一陣子。”
“就聽他抱怨過一次。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家人,3歲的女兒見到他回來,直往屋里躲。”
“他說自己哭過一次。冬天搶修凍得手指通紅,有老百姓給他們端來了熱水。那一次,他沒繃住。”
宋光明是不是又去哪里幫忙了?
“宋光明,閑不下來。”
“誰家有什么事,他都想去出點力。”
“上次,我家跳閘了,就是請他幫忙換的漏電保護器。”
“前年,楊老板的養豬場沒電了,也是他去修的。”
……
宋光明接到緊急任務,出差了?
“下大雨、刮臺風、發洪水,就能看到宋光明出去!”
“前段時間,河南下大暴雨,聽說他去支援了,剛回來沒多久。”
“去年疫情,他也去了武漢。”
“這是不是又去哪了?”
“嘿!你們在干嗎?”原來,是宋光明回來了。
“宋光明!你去干啥了?大家可擔心你了。”
“還能干啥?去送光明了唄!”
現在,為了更可靠、更安全、更美觀,許多城市鄉村的供電線路入地,改成了地下電纜。這也增加了供電員工運維的難度。要是發生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對他們來說,更是嚴峻的考驗。
宋光明不是一個人,而是為人民送來光明的供電員工們。他們為人民送光明,自己卻要在地下黑暗密閉的環境中忍受夏天的潮熱、冬季的嚴寒,以及腐臭的淤泥、成群的蚊蟲。
8月的最后幾天,四川盆地至黃淮一帶降雨頻繁,江南、華南等地高溫蔓延,“秋老虎”仍在發威。供電員工們仍然堅守在保供電一線。
向所有“宋光明”致敬!
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