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臨床經常遇到的問題。
很多患者就是因為有時胸悶、或者有胸痛,心電圖又報告ST-T改變,聽人說ST-T改變就是心肌缺血,所以就來看病了。
確實,很多心臟病可以引起心肌缺血。
最典型的就是冠心病。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狹窄,血流通過就有了障礙。當心肌工作需求增加時,就會供血不足、出現心肌缺血的表現了。還有,心肌肥厚,心肌細胞太胖了。胖了就要吃得多,所以正常的供血就顯得不足,也可以心肌缺血。另外,心律失常,心跳太快、太亂,既影響心臟泵血,心肌灌注減少;又影響心臟舒張,還是影響心肌灌注,心肌也會缺血。先天性心臟病,左心右心有了短路,右心沒有經過肺里攝取氧氣的血直接進入左心,血氧減低,心肌也會缺氧。
可是,心肌缺血也不一定就是心臟病所致。
因為心肌缺血的本質是心肌細胞的血(氧)供不足,那可以引起心肌供血供氧供能不足的疾病,都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現。比如缺氧,各種可以引起缺氧的疾病或因素;比如貧血;還有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等。像貧血,既供氧減少,又心跳加快;像甲狀腺機能亢進,既引起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心肌的收縮力也會加強,多種因素綜合,更加重心肌缺血。這也就是說,心臟病可以心肌缺血,但心肌缺血不一定就是心臟病引起的。
這一點,就是有心臟病的患者也不能忽略。我們就遇到過,得過心梗的老太太,因為重度貧血反復出現心絞痛發作,糾正貧血心絞痛就不發作了(得過心肌梗死的老人,心肌缺血卻不是冠心病所致,險被誤診的病例);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低血糖發作時也出現心絞痛、心電圖心肌缺血的表現。
再有,胸悶、胸痛,心電圖也有“ST-T”改變,就是心肌缺血嗎?
也不一定。
首先得看這個胸悶胸痛發作符不符合心絞痛、也就是心肌缺血發作的規律。
胸悶胸痛先想到冠心病是對的,因為這個病來得急、危險性大。
可是,診斷需要鑒別。
胸悶胸痛是個主觀感覺,很多疾病、很多情況都可以出現。其他系統的疾病也可以表現為胸悶胸痛,像呼吸、消化系統的疾病,骨骼肌肉的疾病、甚至皮膚的疾病、心臟神經官能癥都可以胸悶胸痛,可心肌缺血、心絞痛的發作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像那種胸部針刺一下一下的疼痛,像悶痛起來就半天一天的發作,都不支持心絞痛、心肌缺血發作。這就要求醫生根據患者的發作規律和檢查所見來判斷、鑒別。
而且心電圖上ST-T的改變也不一定就是心肌缺血。
有人常常把心電圖ST-T改變和心肌缺血劃等號。這是不對的。
心肌缺血時,心電圖上是可以有相應缺血改變的,這種缺血性ST-T改變是有特征和標準的。但是,我們也知道,心電圖并不是直接看血管、看心肌灌注的,心電圖是通過看心肌電活動的圖形改變來推斷心肌缺血的。這樣,可以引起ST-T改變的因素很多,ST-T的改變也多種多樣,有時候不同的疾病可以表現出相似的心電圖改變。所以,很多時候不能單憑心電圖ST-T改變就確定心肌缺血的(心電圖T波改變是怎么回事兒?就是冠心病嗎?)。
注意,原本不是心臟病的心肌缺血,時間長了也會引起心臟病。
前面說過,不少其他疾病會引起心肌缺血。可如果心肌缺血時間長了,那就真是引起心臟病了。比如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引起心動過速,心臟頻繁地射血,全身處于高動力循環狀態,就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心臟就會增大,心肌因為累、因為長期供血不足也會發生病變,那就真會出現相應的心臟病(心肌病)了,比如甲亢性心臟病、心動過速性心肌病、貧血性心肌病等,甚至可以出現心力衰竭。
#謠零零計劃##健康明星計劃#@頭條辟謠@頭條健康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