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許久的單體酒店“終結者”OYO再次騷動。
最近,據新浪科技報道,微軟已向印度經濟型連鎖酒店 OYO 投資 500 萬美元。而在此消息之前,人們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2020年那場“大撤退”。
一、OYO是誰?
OYO酒店成立于2013年,創始人是印度的利德斯·阿加瓦爾,OYO在2017年進入中國,2019年便成為規模位列世界第三的酒店集團。
截止2019年上半年,OYO業務拓展至800多個城市,在全球擁有23,000多家OYO品牌酒店,管理的客房數量超過85萬,其中在中國業務覆蓋337個城市,擁有10354家酒店,管理的客房超過50萬間。
如果按照客房數量來計算,在2019年的時候,OYO在中國已經算是第二大酒店集團。
說起這些成就的原因,大部分要歸功于它那讓人欲罷不能的加盟優勢:
01.保底加盟
在保持酒店原來的業績不下降的前提下,OYO通過自己的管理系統來提升酒店的業績,只要超過保底的部分OYO才會參與分成,如果加盟之后的收益不如原來,OYO還會進行補貼。
02.品牌背書
加入的酒店可以利用OYO品牌的影響力帶來更多的客流,并且OYO有自己的營銷系統,可以帶給酒店更多客戶量。
03.注資翻修
OYO直接注資進行基礎設施翻新,并提供軟件系統等全方位的運營支持。
04.保留自己的品牌
在加盟商加入OYO之后,他們仍然可以保留自己的店名,只需要在店名的旁邊掛一個OYO的logo就可以,所以加盟商不用擔心自己的品牌被磨滅。
如此蜜糖很難不讓單體酒店心動,但在2020年底,OYO突然衰敗。
2020年9月,在中國僅剩1567家酒店(原有酒店數量的16%不到),OYO中國員工也在社交平臺上爆料遭遇了“大裁員”,員工從12000+已經直接裁到了2000+,核心高管也陸續離職。
并在今年7月,OYO表示計劃將其業務發展重點放在印度、東南亞和歐洲市場,不再專注于以前的核心市場中國和美國。
盡管戰略重心轉移并不意味著退出市場,但這也意味著OYO吞下了一顆名為“失敗”的苦果。
二、OYO失敗的原因
OYO失敗的原因無疑是多重的,它最大的問題除了造假數據,更糟糕的是對利潤的貪婪導致契約精神缺失,還有一點在于OYO不懂中國市場環境。
OYO一上來就是借資本的優勢,攻入國內酒店業最為龐大的“腹地”,即下沉單體酒店市場,但因為OYO不懂中國市場環境,從始至終的燒錢換規模的打法,讓它忽視了打造屬于自己的造血模式,等回過神時,OYO已跌入谷底。
野蠻燒錢的副作用不只如此,OYO只重視規模擴張和業務升級,甚至在沒有完善服務、環境、設計等方面就定位自己為高端酒店,結果便是引起中國加盟者和消費者的不滿和投訴,口碑沒了。
但OYO在中國的模式,“燒錢換用戶—規模化換話語權—完善產品”成了其寶貴財富,如果放到東南亞或者歐洲,或許能有比中國更好的效果。
三、OYO還能重生嗎?
其實微軟的這筆投資早已不是OYO的第一輪融資,僅在今年,OYO就已經連續拿下三輪融資。再放眼前幾年,除了疫情對酒店業造成嚴重沖擊、資本市場遇冷的2020年外,OYO幾乎保持著每年一到兩次融資的規律。
這也意味著,OYO很討投資人歡心。
但隨著OYO的上市流程越走越遠,它的各種弊病也勢必要暴露在聚光燈下接受檢驗。服務不周、轉型緩慢……這些缺點對OYO在中國市場上的擴張,也將產生不利影響。
受疫情影響,單體酒店遭遇了一波“倒閉潮”,讓酒店市場對于單體酒店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有了更為明晰的認知。此時,OYO想重生,有希望,但很難。
如果OYO重生,單體酒店人會選擇再次加入嗎?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留言。如轉載文章,請留言告知先之,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