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不知道”和“為什么”當口頭禪
原創 Minnie Sweetie Minnie Sweetie 今天
不要把“不知道”和“為什么”當口頭禪
在某些人的嘴里,
“不知道”和“為什么”,
常常像一對相伴相隨的兄弟,
是懶惰的人逃避和不負責,
以及不想大腦的“萬能鑰匙”。
我們首先來談談,
被濫用的“不知道”,
“不知道”是啥意思?
不知道代表不知者不罪,
當你還是個孩子時,
“我不知道”被頻繁使用的時候,
“我不知道這是什么”,
就會有人告訴你教你;
“我不知道這樣是錯的”,
就容易被人理解和原諒;
“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就會有人給你出主意。
……
可進入社會,
還是“我不知道”,
卻沒有人會幫你解決。
沒有人有義務替你成長。
然后當一個人動不動就問“為什么”,
除了明知故問的人以外,
頻繁使用“為什么”的人,
大多數都是懶惰到,
不愿意開動腦筋的。
他們習慣性反問“為什么”,
以此更便捷地獲取答案,
省去了自己研究的麻煩。
記得我剛剛大學畢業,
進入第一家公司,
我說得最多的詞,
就是“不知道”和“為什么”。
為此,
我的直屬上司還點名批評過我,
“不知道你不會去找答案嗎?
你不能去百度一下嗎?
誰是天生就知道?
誰不是一直學習一直尋找答案????”
那時候金融對我來說難過天書,
我完全看不懂金融行業的專業術語,
缺乏了自信心天天想著辭職不干了。
有時候遇到問題,
連同事們都不肯幫助我,
因為他們要按照上司的指示,
他們都希望我能獨立思考獨立完成。
后來的每一個周末,
我都一個個把遇到的專業術語拿去查詢,
把每一個不懂的概念抄寫下來,
抄寫了一本厚厚的筆記,
雖然我還是如上司所說的,
“只要6秒鐘的記憶”,
但是我卻能把涉及到的知識點摘抄下來。
我再也不說“不知道”,
值得慶幸的是,
當我在不斷填補自己在金融知識的空缺時,
同事們也看到了我的轉變,
他們開始樂意幫助我,
加深我對某些知識點的認識,
讓我不至于停步于入門知識。
“叫不醒裝睡的人”,
一個人懶惰到不想動腦,
是怎么教都沒法教的。
我慶幸自己是真的不知道,
而不是假裝不知道,
當習慣把“我不知道”作為口頭禪的話,
就已經是認定了將此作為“非常管用”的理由,
拒絕一切自己本應該知道的責任,
長久以往,
連思想上也會實實在在的認可。
現實會告訴我們,
即使“我不知道”,
也需要為自己的“無知”付出代價。
即使是真的“我不知道”,
那也是你應該盡快克服的障礙,
而不是你無知的理由。
沒人有義務為你的“不知道”買單!!
曾經一個朋友請我吃飯,
問我想吃什么,
我說不知道,
等朋友選好了地方坐下來點餐的時候,
問我想吃什么菜隨便點,
我還是說不知道,
當朋友為我選好了是西餐,
問我先上甜品還是其他,
我還是說不知道。
最后朋友幫我叫服務員先上甜品。
(因為朋友特別了解我最愛甜食)
最后朋友語重心長地和我說,
“總說“我不知道”的人,
通常缺乏責任心,
而且他們懶于尋找答案,
往往放棄了自我成長的空間。
當你習慣性把不知道掛在嘴邊,
你就失去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
“我不知道”與“我知道”之間的差距,
有的時候只是一個“我”。
只要想,
就可以讓“不知道”,
成長為“知道”。
口頭禪是心理的一種反射,
可以反應出說口頭禪者的心理活動狀態。
它背后隱藏著一些心理活動和心理作用,
可以是正面積極的,
也可以是負面消極的。
消極的口頭禪會起到心理暗示作用,
在不經意間磨滅人的意志。
著名心理學威廉詹姆斯說過,
播下一個行動,
收獲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
收獲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
收獲一種命運。
習慣性脫口而出的消極詞匯的口頭禪,
對認知和情緒都是一種負面消極的暗示。
當你把“不知道”和“為什么”當成口頭禪,
暴露了你對自己缺乏自信心,
做事沒有主見,
有依賴性,
對人生觀價值觀認識不足,
對知識畢竟匱乏,
需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事實上,
反映人的性格和心理狀態的口頭禪很多時候,
比如說不知道或者為什么的人,
很多時候他們并非不知道,
很多都是明知故問,
也有的是假裝不知道,
當對方說出了觀點,
再來反駁的,
先以不知道或者為什么來反問,
引導對話者說出對方的觀點。
這類不能好好說話的人,
終究作繭自縛。
當把一個負面消極的
口頭禪當成了習慣,
久而久之,
這樣的人就成了他們
口中的“不知道”的無知者,
不開動腦筋,
或者只是在負面消極的方向絞盡腦汁,
到頭來只是害了自己。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當你意識到這點,
千萬別拿這兩個暴露自己,
毫無責任心的詞做口頭禪。
取而代之,
可以把,
“祝你生活如意順利”
這樣帶著美好祝愿的詞常掛嘴邊,
必定收獲不一樣的心情。
以上為個人原創隨筆,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