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圖|王近山將軍
朱鐵民回想起同王近山將軍在一起戰斗的光榮史,他曾這樣說:“首長都不怕死,我這一條小命算得了什么呢?有這樣的首長,是我一生的福氣。”
王近山將軍與朱鐵民的“邂逅”
一代戰將王近山南征北戰幾十年,打起仗來必不可少的除了武器外,就是交通工具了。
在過去王近山將軍最喜歡的便是戰馬,那時他總是喜歡騎著一匹高頭大馬,任誰看起來都是威風凜凜的,后來在打仗過程中,從敵人那里繳獲了汽車,也是從那時起,王近山開始改坐汽車。
可自戰爭年代乘坐汽車開始,王近山將軍就經歷了幾次交通事故,也正是這幾次事故不僅給他的身體造成了傷害,也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無法抹去的“烙印”。
第一次事故是在1947年,蔣介石被迫放棄對共產黨的全面進攻,在晉冀魯豫、晉察冀、東北戰場轉入守勢,為了扭轉戰局,蔣介石不惜鋌而走險,對山東、延安發動攻擊。
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經歷了戰略防御之后,開始調動劉鄧大軍在中原一帶舉行大反攻,王近山是二野六縱司令員,自然是要參與大反攻的。
在野戰軍司令部的會議結束后,王近山火急火燎的坐上了吉普車,就要趕往前線打仗,不幸的事情也是在那時發生的。
那天,就在去往前沿陣地的途中,敵人的炮彈不斷在冰雪崎嶇的山路中轟炸,因戰事緊,任務急,脾氣暴躁的王近山一上汽車就催促著司機說:“快開,快開!”
這是王近山的一貫作風,打起仗來威嚴、霸道,而且是要沖到戰場上的第一線指揮作戰,可王近山越是催的著急,司機就越發緊張,一腳不慎,車子便像是一只找不到方向的野馬,開始不顧一切的往前沖去,很快,車子便翻進了山溝之中,王近山也被卡在了汽車底下。
當警衛們用力將車子抬起,把王近山抬出來時,只見他的右腿棉褲被鮮血浸得透濕,血不斷地往出涌,劇痛使王近山的臉像紙一樣慘白。
圖|王近山將軍
到了前線醫院,衛生部長趕忙替王近山止血包扎,并打上了石膏,那段日子王近山只好老老實實地躺在醫院里,在后方休養。
可當時戰爭剛剛拉開序幕,王近山就受傷了,這讓他心急如焚,他很想沖上戰場去戰斗,可是沒辦法,畢竟傷還沒養好。
王近山在醫院里躺了還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劉伯承和鄧小平前去醫院看望他,看到自己的首長,王近山眼淚不自覺落了下來,他說:“我這樣躺在這里,還不如死在戰場上呢!”
兩位首長十分了解愛將的秉性,拗不過他也確實離不開他,于是在王近山腿還沒有完全康復的情況下,便讓他重返前線了。
而這次車禍,也給王近山留下了終身殘疾: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兩條腿相差了足足七八公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
第二次是在全國即將解放的時候,參戰以來,王近山便鮮少回家,他十分想念自己的父親,于是在部隊修整的時候,王近山特意安排了兩名警衛員到湖北省紅安縣把老人家接來,準備接老人家來大城市里享享福,看看還未見過面的孫子。
老人家一輩子沒出過門,也沒見過大世面,聽到兒子要接自己去大城市里,自然喜不自禁,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在來到火車站后,兩個警衛員疏忽大意,沒有守護在老人家身邊,老人家因為從來沒見過火車,想象不到他的巨大威力,最后被呼嘯而來的氣浪卷入了車輪之下。
這意外的打擊讓王近山痛不欲生,但他并沒有責怪警衛員,反而說:“他們都是戰場上立過戰功的好同志,這件事怪不得他們,不要為難他們了!”
后來,王近山親自回到了闊別近二十年的故鄉,親自安葬了自己的父親,這件事在王近山的心靈上也留下了一輩子都無法磨滅的傷口。
圖|王近山將軍
這幾次的事故對王近山的打擊是十分沉重的,這也加重了他對車禍的恐懼心理,在戰場上不畏生死的王近山,在私下里對司機是極為挑剔的,后勤部每每派去的司機都很難讓王近山喜歡。
肖永銀在得知王近山沒有合適的司機后,便主動帶著一個高個子士兵走進兵團司令部指揮所,剛進門,肖永銀就笑著對王近山說:
“司令員,我給你帶來一個好‘把式’,要不是因為打仗的需要,我可舍不得把他送給你呢!你試試他的手藝,還真有兩把刷子嘞!要是還不喜歡就一定要還給我噢!”
聽了肖永銀的話,王近山仔細打量著這位大高個兵,點了點頭,說:“既然是你推薦的,那我可得試試!”
肖永銀送來的大個子兵正是日后與王近山出生入死的司機朱鐵民。
朱鐵民在舊社會經歷了苦難童年,不到二十歲時他就學會了開汽車,1949年的一天,朱鐵民正開著車走在路上,遇到了解放軍的隊伍,還有幾輛軍用卡車橫七豎八的停在公路上,他便下車走上前去看個究竟,原來是解放軍繳獲了國民黨軍隊的汽車。
這時,一個軍人見到朱鐵民從車上下來,忙走過去拉著他的手說:“老鄉,能不能幫個忙呀?我們搞不走啊!”
朱鐵民點了點頭,上車后,他三下兩下就把車開動了起來,軍人見此情景,認真的打量了朱鐵民一番,然后說:“怎么樣?跟我們走吧,給我開車,我那里可有好車開啊!”
朱鐵民十分高興地問:“那我也能參加你們的隊伍啦?”
“那當然!”
就這樣,朱鐵民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來他才得知,自己參加的部隊正是戰績輝煌的二野劉鄧大軍,而他遇到的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軍人,正是肖永銀。
圖|肖永銀將軍
因朱鐵民開車技術十分精湛,頗受肖永銀的欣賞,但當肖永銀得知司令員王近山身邊沒有一個滿意的司機后,他便忍痛割愛,把朱鐵民推薦給了王近山。
從那以后,朱鐵民便跟隨著首長王近山,由于戰爭殘酷,環境險惡,自從跟上王近山以后,朱鐵民的神經時時刻刻都繃的緊緊的,他了解王近山將軍的脾氣,槍聲一響,他就要往前沖,而且一定要沖到前沿陣地、槍炮聲最密集的地方進行指揮,朱鐵民自然也知道自己的任務艱巨,不僅要開好車,還要保證首長的安全。
據朱鐵民回憶:
“首長一遇到打大仗,打仗的時候就容易急躁,急于要沖到戰斗的第一線,越是在這個時候,他急你越不能急。開車這一行也是人命關天的事啊!他的這種情緒實際上對于司機是有致命影響的,可是首長不管這些,經常是把我‘臭罵’一通:‘你這個老朱,就是不聽話!嗯?你是怕死啊?怕死就別給我開車!’那個時候,我是跟他沒理講的,他也不聽!我索性就 隨他怎么罵,這時候自己穩住勁兒才是最重要的,該怎么開車還怎么開車,絕不能受到他干擾,等到事過后,我才會和他講道理。”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后,王近山將軍便也不再和朱鐵民較勁了,他只要坐上朱鐵民的車就會服從“指揮”,不再干擾他了。
后來,因為朱鐵民跟隨王近山將軍時間久了,他知道首長在想什么,要做什么,有時候,不等王近山將軍說,朱鐵民就把事情給辦好了,這也讓王近山將軍對他十分喜愛。
生死之交
雖然王近山將軍和朱鐵民地位懸殊,可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的,他們無數次從死亡的邊緣化險為夷,這也使他們從同志情上升到了友情,又從友情上升到了親情,他們甚至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對方。
1951年王近山將軍帶著自己的司機朱鐵民來到了朝鮮戰場上,那時,戰斗非常殘酷,美軍裝備又十分精良,正常情況下,誰也不敢白天開車到戰場上去,可王近山將軍卻是一個例外,在戰場上,他永遠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對有人阻止他白天出去勘測地形,他直接回懟道:“看地形必須是白天才能看得清楚,夜里怎么能看得見?”
圖|朱鐵民1950年駕駛證
就這樣,王近山將軍帶著司機朱鐵民開著吉普車上公路,開始勘察地形,美軍在看到有人開著車行駛公路上的時候,直接發動攻擊,但始終沒能擊中,他們勘察了三天三夜,才大致把地形摸透。
為了能夠保護首長安全,朱鐵民在朝鮮戰場上練就了“聽聲”的本領,他能根據聲音辨別出敵機和炸彈的遠近,也能準確地判斷出炮彈的彈著點。
朝鮮的冬天很冷,但朱鐵民害怕自己聽聲音不夠準確,干脆把擋風玻璃全部卸了下來,在開車的時候也不帶棉帽,有時朱鐵民開車躲閃不及的時候,便會讓王近山將軍下車,先找一個隱蔽的地方躲避起來,自己則繼續開著車吸引敵人的注意力,等到“風頭”過去了,他再開車回來接首長。
一次,王近山將軍和另一位首長的兩輛汽車一前一后地行進在盤山公路上,走著走著被敵人發現了,敵機便開始對兩輛汽車進行轟炸,為了保證首長安全,他們趕忙將汽車停了下來,所有人也立即躲避起來。
可當朱鐵民跟隨王近山將軍藏起來的時候,他發現公路邊上的另一輛汽車的車燈還亮著,這讓敵機很容易就能找到他們的位置。
眼看著敵機馬上就要沖過來,朱鐵民來不及思考,一個箭步沖到了那輛亮著車燈的汽車里,一腳油門,汽車便竄了出去,同時,朱鐵民還把遠光燈打開,吸引敵機視線,在朱鐵民的英勇下,他保全了首長的安全。
王近山將軍見朱鐵民開車離去,心里十分著急,但為了所有人的安全,他沒有貿然前去尋找朱鐵民,而是靜靜的待在原地,等待著自己的司機回來。
圖|王近山將軍
果然,在一切都恢復平靜后,王近山將軍終于盼來了他最熟悉的身影,看到朱鐵民,王近山將軍上下打量了許久,輕輕地,又好似自言自語地問:“是你把敵機引開的?你沒受傷吧!”
朱鐵民輕輕嗯了一聲,便沒再說什么,后來據朱鐵民回憶:“我永遠記得那一刻,透過一絲微弱的夜光,看見了首長濕潤了的雙眼!”
在戰爭時期,王近山將軍和朱鐵民不但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且還在每次戰斗中逐步總結各自的經驗,王近山將軍考慮的是怎么能在這次戰斗中更多的殺傷敵人、取得勝利,朱鐵民考慮的則是在確保首長安全的情況下,怎么樣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一次,在寒冬臘月里,大雪封山,朱鐵民開著車,帶著王近山將軍走在冰雪覆蓋的道路上,本來路就很滑,朱鐵民開車萬分小心,可他們卻遇到了敵機的俯沖掃射,這種情況下,朱鐵民不得不提速,為了保證王近山將軍的安全,朱鐵民要求他下車。
可王近山將軍知道這次情況非常危險,他說什么也不愿意下車,他說:“我寧愿跟你一起死,我也不下車。”
萬般無奈之下,朱鐵民只能用盡全身力氣把王近山將軍推下車,自己則繼續開車吸引敵機視線,在危急時刻,朱鐵民一不注意,連人帶車一同翻進了山溝,索性他沒有什么事情,敵機見狀便也飛走了。
王近山將軍雖然被推下了汽車,但是他還是被敵機掃射傷到了胳膊,可當他看到朱鐵民開著車翻下山溝時,來不及顧及自己身上的疼痛,連忙跑到山溝旁查看情況,他十分害怕失去自己的好戰友,當看到朱鐵民沒事的時候,王近山將軍才稍稍松了一口氣。
后來,王近山將軍常常對朱鐵民說:
“你就是我的腿,離開你我就寸步難行啦!......我們兩個人,生要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立功的時候,有我的功勞也就一定有你的功勞;就是追悼會也要一起開!”
從王近山將軍的話中,不難看出,他對朱鐵民的感情是極深的。
圖|王近山將軍
王近山將軍的火爆脾氣在軍中是出了名的,鮮少有人能管得住他,這其中朱鐵民便是其中一個......
戰爭年代環境十分艱苦,戰爭頻發,王近山將軍打起仗來不要命,要是誰攔著他,他就跟誰急,每到這個時候,他都急得吃不下飯,也不睡覺,甚至幾個小時盯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在決定部隊命運和國家前途的生死關頭,誰勸他休息他就和誰急。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大家除了深深的敬佩,更多的是心疼,為了能讓王近山將軍多休息一會兒,他的秘書、警衛員甚至是其他首長,都會專門去找朱鐵民,請他來“管管”王近山將軍。
朱鐵民怎會不知道王近山將軍打起仗來“不要命”的精神,但是他知道和將軍硬碰硬根本不是辦法。
在這種情況下,朱鐵民總是端著炊事員反復熱過的面,小心翼翼的走到王近山將軍面前,然后輕聲說道:“首長,您吃點飯吧.......”
“不吃!不吃!你也不看看這是什么時候?還顧得上吃飯!出去!出去!”王近山將軍連頭都不抬一下。
朱鐵民聽了首長的話,只能垂頭喪氣的走出去,過一會兒后,他又端著炊事員熱了一遍的飯,躡手躡腳的走進指揮部。
“首長,還是吃點飯兒吧!耽誤不了多長時間,身體要緊啊!不吃東西怎么指揮打仗啊!”朱鐵民軟磨硬泡道。
王近山將軍禁不住朱鐵民軟磨硬泡,只得乖乖的把飯吃完,看到首長把飯吃完,朱鐵民心里也踏實了,他趕忙退出指揮部,去向其他首長報告王近山將軍的消息。
后來,為了保證王近山將軍的安全,兵團黨委專門制定了一條針對將軍“一打仗就要到第一線,聽到槍響就要往前沖”的對策:加派警衛人員,打起仗來不允許司令員到最前線。
對此,杜義德還特別指派朱鐵民:“一定要看好王司令員。”有了首長的命令,朱鐵民便開始寸步不離地守護著王近山將軍。
當時,王近山將軍所在的坑道指揮所是一個套間,他在辦公和休息的時候都在里間,朱鐵民為了不讓首長去第一線,便在外間住了下來,那時沒有床,在休息或者睡覺的時候,朱鐵民就把子彈箱擋在門口,躺在上面,然后把腳蹬在門框上,這樣即便是他在休息的時候,也能防止王近山將軍“偷偷溜走”。
圖|王近山將軍
看到這一情景的王近山將軍哭笑不得,只好假裝生氣的責怪道:“老朱成了我的看守員了,我被關禁閉了。”
王近山將軍病重問女兒:“你爸爸怎么不來看我”
在朝鮮戰場上,一個蘋果是十分貴重的,戰士們一般是吃不到的,即便是有也會緊著司令員先吃。
每當王近山將軍有一個蘋果的時候,他從不會獨享,一定會把蘋果一分為二,其中一半給朱鐵民。
為此,有些人對朱鐵民有意見,說他不應該享受司令員的待遇,當王近山將軍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卻有些生氣地說:“他是我的好兄弟,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就不會少了他的。”
王近山將軍和朱鐵民相交多年一起都是這樣的,將軍受到優待的好煙、好茶全都給了朱鐵民,尤其是打了勝仗、完成了任務,王近山將軍也都會犒勞他的部下。
據朱鐵民回憶:
“我一生中有兩個嗜好:抽煙、喝茶。無論走到哪兒都帶著小氣爐、熱水壺,只要一空閑下來,燒上一壺開水,沏上一壺好茶,點上一支香煙,這些東西都是首長給我的!”
在戰爭年代,朱鐵民除了跟隨王近山將軍外那你,他也會有單獨出車執行任務的時候,在他每次臨行前,王近山將軍總是會給他配上一把盒子槍,有時還會幫他整理一下軍裝。
每到朱鐵民離開的時候,將軍總是會語重心長的握著他的手說:“老朱啊,要注意安全!不要忘了我們之間的承諾,生要一起生,死也要一起死!”
除此之外,朱鐵民獨自執行任務的時候,王近山將軍下的最多的一道命令是:“我命令你,給我安全地開出去,安全地開回來。”
每次執行完任務回來后,朱鐵民也總是“報喜不報憂”,很少會把自己遇到的困難和危險告訴他的首長。
但王近山將軍太了解朱鐵民了,每次他只有看到朱鐵民平安回來的時候,才能松一口氣,然后便開始噓寒問暖,關心他在路上的狀況,擔心之情溢于言表。
越是這樣,朱鐵民越不會把自己遇到的危險告訴首長,他曾說:“首長本就日理萬機,為了整個戰役操勞傷神,我怎么能讓他為我這么一個小小的司機再擔驚受怕呢?”
戰爭即將結束,王近山將軍和朱鐵民都憧憬著與家人團聚,一次,在閑聊時,王近山將軍問:“回國以后你最想要什么?”
朱鐵民沒有思考,直接回答道:“什么也不要!”
“你說吧,你想要什么?我一定滿足你!”
聽到首長的這句話,朱鐵民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孩子!我想要個孩子!”
王近山將軍沉默不語,良久后,他認真且誠懇地說:“沒關系,不要著急。等我們回國后我給你找最好的大夫,為你和你的妻子做一個檢查、治療,如果還是不能生育的話,我回國后所生的第一個孩子,無論是男是女都送給你!”
圖|朱鐵民和他的妻子
王近山將軍的話語擲地有聲,朱鐵民感激涕零,但他那時以為首長只是說說,安慰他而已,可王近山將軍卻把自己對朱鐵民的承諾,放進了心里。
抗美援朝勝利后,王近山將軍和朱鐵民于1953年1月回到中國,后來,王近山到山東軍區當代理司令員,到北京擔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公安部副部長時,朱鐵民都鞍前馬后的跟隨著自己的老首長。
1953年初冬,王近山將軍回國后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因為她是抗美援朝后期出生的,王近山將軍便為她取名為媛媛。
在孩子出生后,王近山將軍并沒有直接把孩子送給朱鐵民,那時朱鐵民也曾懷疑過:“怎么過了那么長時間啦,還沒聽到首長親口對我說把孩子給我呢?”
直到王媛媛兩三歲,上了北京軍區八一學校幼兒園的時候,王近山將軍對朱鐵民鄭重地做出了交代,他說:“孩子給你了,可以讓她跟你姓朱,我每月給你40元作為她的生活費用。”
聽到首長的話,朱鐵民激動的熱淚盈眶,他發自肺腑的向將軍保證:“既然首長把這個孩子給了我,我就要對得起首長,我要把這個孩子培養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我的經濟條件還可以,完全有能力撫養她。”
就這樣,王媛媛有了兩對父母的疼愛,而朱鐵民在撫養王媛媛長大的同時,也始終牢記自己當初對首長許下的承諾。
圖|朱鐵民夫妻和女兒王媛媛合照
一直以來,朱鐵民都陪伴著王近山將軍,直到上世紀60年,王近山將軍受到沖擊,他們兩只得各奔東西。
后來的日子里,王近山將軍和朱鐵民彼此都惦念著彼此,而王媛媛也成為了他們情感溝通的橋梁。
1978年4月,王媛媛接到了父親王近山病危的消息后,立即趕往了南京。
這是王媛媛最后一次見到她的司令爸爸,那時他的身體已經極度虛弱,病痛的折磨讓他面目全非。
當王近山將軍看到王媛媛的時候,他伸出手,詢問:“你爸爸呢?他怎么不來看我?”
王媛媛聽到這句話只得說:“他在路上,很快就來看您了。”
隨后,王媛媛便趕忙將司令爸爸病危的消息和想見司機爸爸的想法告訴了朱鐵民。
在王近山將軍病情已經進入危重的一天,朱鐵民從北京來到了他的身邊,見面后,老哥倆雙手緊握,朱鐵民望著老首長瘦弱的身軀,他哽咽著說:“首長,我來看您了!”
王近山將軍用力地點了點頭。
老哥倆談了許久后,朱鐵民竭力壓抑著內心的傷痛,輕聲說道:“首長,讓我再為你開一次車吧!”
王近山將軍一聽,十分高興,臉上流露出了許久沒有見過的興奮,他滿口答應:“好啊!好啊!......走......走”一邊說著一邊站起身來,踉踉蹌蹌地就往門外走。
醫護人員和警衛見狀趕忙扶著把將軍送上了車,朱鐵民知道王近山將軍的身體十分虛弱,怕他身體吃不消,便對首長說:“咱們不要開出去了,就在院子里轉一圈兒吧!”
王近山將軍搖了搖頭,然后鏗鏘有力地說:“老朱,我命令你,給我安全地開出去,給我安全地開回來!”
朱鐵民聽到這句話,身體不禁震了一下,這是他在過去常常能聽到的一道命令,雖然嚴厲,卻也包含了兄長深深地牽掛和囑托,這一刻朱鐵民再也壓抑不住內心激動地心情了,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
圖|朱鐵民
隨后,朱鐵民緊緊地握住方向盤,穩穩地開動汽車,帶著他的老首長開出了人和街11號大院。
在同王近山將軍告別的時候,王近山將軍緊握朱鐵民的手說道:“你下次什么時候來看我?”
朱鐵民眼眶微紅,卻笑著說:“我最近一定還會來看您的。”
可這次卻成了朱鐵民和老首長的最后一次見面,1978年5月10日,在朱鐵民看望老首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王近山將軍就與世長辭了,享年63歲,未能再見老首長一面也成了朱鐵民一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