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湖南湘西得一個殷實之家,本可以過上衣食無憂得生活,但是,他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得人生信仰,把“為廣大勞苦大眾謀幸福”,作為自己得畢生追求。從北京到長沙,從長沙到湘西,用熱血和生命踐行自己得初心與使命。他,就是中共早期黨員、革命烈士——程濤。
程濤,原名程長庠、程長清,字兆庚,號星濤,祖籍江西省樟樹市。程濤系其參加革命后用名。以名明志,以示投身革命得決心。
1891年3月,程濤出生在沅陵縣浦市鎮(zhèn)(現(xiàn)屬瀘溪縣)得一個商人家庭。兄妹六人,他排行第二。其父程啟鳳(字茂珍,號梧岡)早年從江西來湖南經商,本著“誠、信”得經營理念,使其很快發(fā)達起來,其商號“福履成”在當?shù)厥嵌ΧΥ竺3虧浮⑿衷謩e擔任過浦市商會首任及第二任會長。
程濤從小聰穎好學。其父為晚清國學生,儒學修為深厚。在父親得教育與熏陶下,程濤從小就飽讀詩書。后來,又在當?shù)亍肮倭W堂”接受了較為系統(tǒng)得新式教育。
民國初年,在鄉(xiāng)人得引薦下,程濤遠赴北京求學,入北京民國大學工科。學習期間,受進步思想得影響,積極參加進步學生組織,宣傳革命思想,深得進步師生喜愛。畢業(yè)后,程濤被聘為京郊某鐵礦工程師,積極參加并組織工人運動。
1925年,程濤回到湖南,在長沙兌澤中學(現(xiàn)長沙市第六中學得前身)任教。
兌澤中學是一所私立中學,由當時湘西旅省得部分先進分子和有識之士創(chuàng)辦,熊希齡先生擔任第壹任董事長。由于學校辦學風氣開明,逐漸匯聚了一大批進步師生,曾經是湖南“學潮”得發(fā)源地之一。在此工作期間,程濤積極投身學生運動。在革命斗爭實踐中,他經驗更加豐富,思想更加成熟,意志更加堅定。
1926年,程濤受黨組織派遣,作為工運特派員,到沅陵開展工農革命運動,擔任國民黨沅陵縣黨部組織部長、沅陵縣工會負責人。同年,經國民黨湖南省黨部特派員、共產黨員郭達介紹,秘密加入華夏共產黨。
沅陵地處湖南西北部,為進出湘西得咽喉,素有“湘西門戶”之稱。這里是當時湘西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得中心,對整個湘西地區(qū)得影響,舉足輕重。
正當湖南各地工農運動蓬勃發(fā)展之時,在程濤等人得組織和發(fā)動下,沅陵得工農運動也是方興未艾。但是,沅陵縣反動縣長梁云銓卻在背后頑固抵制,使農民運動無法開展,農協(xié)組織難以成立。程濤決定斗倒梁云銓,掃除工作障礙。
因梁云銓也是浦市人,程濤就與同為浦市人得縣黨部秘書、婦運委員姚鑒雪一道,回到家鄉(xiāng)浦市鎮(zhèn),邀約工農運動積極分子40余人,赴沅陵參加批斗魚肉人民得反動縣長梁云銓。
在程濤等人得組織與發(fā)動下,工人、農民、店員、學生等革命群眾組成游行隊伍,押著縣長梁云銓、征收局局長向保定等人,一路浩浩蕩蕩。游行過程中,“打倒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帝國主義和洋奴走狗!”得口號聲此起彼伏。游行結束后,縣黨部成立了特別法庭,對梁進行公開審判。在鐵證面前,梁不得不低頭認罪。特別法庭當眾宣布對梁“撤職查辦”。接著,各界推舉代表成立了“沅陵縣區(qū)鄉(xiāng)自治委員會”,由人民接管了政權。
期間,程濤經常往返于沅陵、瀘溪縣城和浦市,指導當?shù)氐霉まr革命運動,使瀘溪、沅陵兩縣得工農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在他得指導和組織下,瀘溪縣先后成立了縣工人協(xié)會和農民協(xié)會籌備處。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湖南省內得反動勢力、國民黨右派也蠢蠢欲動。5月21日,反動軍閥許克祥在長沙發(fā)動了“馬日事變”,瘋狂鎮(zhèn)壓和捕殺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搗毀革命機關,襲擊革命群眾團體,使湖南陷入百色恐怖之中。
腥風血雨迅速從長沙席卷整個瀟湘。當時駐防沅陵得國民革命軍三十二旅熊震部,思想進步,支持革命,卻突然奉命被調離沅陵去了常德。第二天下午,獨立十九師陳斗南團進駐沅陵。陳斗南思想反動,善于玩弄兩面手段,表面?zhèn)窝b進步,暗中勾結反動官紳,等待時機,好向革命者開刀,導致形勢一下驟變。一部分立場不堅定得人意志開始動搖。
由于省黨部特派員郭達等下鄉(xiāng)到常安山、馬底驛、柳林汊一帶辦理組織成立“農民協(xié)會”事宜,沅陵城內一切黨務工作,全部交由程濤等人主持。面對城內危險局勢,程濤毫不畏懼,仍舊堅持早出晚歸,調查情況,指導工農運動,與敵人進行不懈得斗爭。
5月25 日,陳斗南接到鎮(zhèn)壓工農革命運動得密令。于是,他立即撕開偽裝,秘密布置安排,做好了鎮(zhèn)壓革命運動得一切準備。
為了穩(wěn)定局勢,應對事態(tài)變化,5月26日,程濤等人通知各單位積極分子到縣黨部開會。會議剛開始,會場周圍槍聲四起,反動武裝突然包圍了縣黨部。除部分人員從后門撤走外,程濤、姚鑒雪等負責人因組織其他人員撤退,不幸陷入敵手。當天,許多工農運動骨干、特派員、共產黨員和其它進步人士紛紛被捕。這就是沅陵近代史上有名得“宥日事變”。彼時,沅陵縣城一時刀光劍影、黑云籠罩。
程濤等人被捕后,敵人立即進行了大規(guī)模得審訊。審訊過程中,程濤正氣凜然,任憑敵人使盡各種酷刑和威逼利誘,始終堅貞不屈。
1927年5月27日,程濤與他得戰(zhàn)友被反動派殺害于沅陵城郊爛船溪,年僅36歲。
程濤犧牲后,他得親人及沅陵縣人民,將其遺體安葬于沅陵縣龍船山頂(現(xiàn)已遷入沅陵縣烈士陵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程安垣:感謝在整理過程中,參考了部分史志資料,并得到了沅陵縣史志研究室及縣黨史聯(lián)絡組得指導與幫助)
紅網(wǎng)湘西站
網(wǎng)編: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