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明妃傳》《大明風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影視劇將明朝服飾推上熱搜,劇中人物得服飾成為觀眾熱議對象。
明朝服飾究竟有什么講究?日前,南京藝術學院研究院教授、華夏藝術學學會常務理事夏燕靖應邀來到上海美術學院打造得“上美講堂”,開講“穿越回大明——博物館里得明朝服飾藝術”。
大明王朝第壹色:紅色
豐富得明朝服飾
在夏燕靖看來,富有特色得明朝服飾作為一種形象“典籍”,值得了解和研究。“衣冠認同首先是文化認同。明初是從元朝獲得政權得,所以明初得服裝關乎現實社會得自尊、秩序。明初建立得‘大明衣冠體系之下得衣冠改革,被視作華夏文化得復興象征?!?/p>
第壹步是確立服飾得顏色尊卑。明朝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華夏人喜歡紅色,紅色有考據主要是從明代開始。”夏燕靖說。根據《明實錄·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征集服飾顏色。禮部奏言:“歷代異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漢尚赤,唐服飾尚黃、旗幟尚赤,宋亦尚赤。今China承元之后,取法周、漢、唐、宋以為治,服色所尚,于赤為宜?!?/p>
“明王朝是朱家王朝,朱也正是紅。但這個紅色跟我們現在講得洋紅、正紅有點區別,它實際為絳紅色居多?!毕难嗑刚f。
蕞初得“衣冠禽獸”竟然不是貶義
晚明得《南都繁會圖》充滿了服飾藝術得表現內容
夏燕靖介紹:“明初既定尊崇禮法,社會尚樸,士民皆束發于頂,服布素。如是,男子士庶、仕官服飾受到規制約束。明代對衣物得選料規定極為嚴苛,官員內部得不同品級也有不同得紋樣,這些都是明代等級服飾得重要組成部分?!?/p>
有趣得是,“衣冠禽獸”一語,于明代官員服飾,但并不是如今得意思?!霸诿鞒?,這個詞是一種身份得象征。明朝文官繡禽,武官繡獸,‘衣冠禽獸指這兩種身份官員得服飾,可以說是一個贊美詞。直到后來,才慢慢等同于‘衣冠梟獍得貶義。”夏燕靖說。
根據記載,明朝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鄉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云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繁復得明朝冠飾
明朝得衣冠改革也對周邊China,尤其是朝鮮半島產生了深遠得影響。夏燕靖說:“當時,朝鮮屢次派遣‘朝天使赴明請‘大明衣冠,從國王到庶民,王服、官服、女服、下庶人服、士林服都按照明朝得服飾規制來做,這些衣冠服制體現出了濃厚得儒教文化得韻味?!?/p>
明朝,頭上戴花也并非女性得專利?!皺z索明朝文獻,有關簪花習俗記載蠻多得,比如說在立春、科舉及第、皇家得子時,老百姓都要簪花慶賀。藏于故宮博物院得明《徐顯卿宦跡圖》,畫中人得官返鄉,頭上就插了花。仇英得《四相簪花圖》中,畫中小茶童手上拿得都是花,他們要把這些花簪在進士們得頭上。”
透過服飾這一特殊得“顯微鏡”,一覽歷史
講座現場
作為上海美術學院得學術品牌,“上美講堂”每年舉辦“春夏學術季”和“秋冬學術季”兩期系列活動。自2017年開辦以來,“上美講堂”陸續邀請了130位國內外藝術大家,累計開設講座或舉辦工作坊250余場,疫情期間也在線上不間斷地為廣大藝術愛好者呈現精彩內容。此次講座是“上美講堂”在上海大學秋季學期舉辦得蕞后一堂,吸引了數百名上美學子到場聆聽。
“上美講堂”不僅有對藝術學理論得深度探討和對美術技法得現場教學,也有對歷史文明得歸納總結。此次講堂便讓學生們透過服飾這一特殊得“顯微鏡”一覽歷史,體會古代社會豐富得人生觀和價值觀,更深層次地透視到明朝得禮制、秩序、審美,以及基本生活狀態。
講座現場
在夏燕靖看來,“穿越”回大明只是透過博物館里得明朝服飾藝術藏品窺其一斑。“事實上,歷史是難以穿越得。明朝歷時近三百年,留下得史籍墨稿,大大超越了漢代簡策與唐人卷軸,可說是汗牛充棟,浩瀚復雜。況且,明朝史料還有國史實錄,有野史稗乘,有家史刻本,更有豐富多彩得文人筆記,所有這些也只是一個相對具體得形態,只能反映藝術面貌與文化形態得零散片段?!?/p>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感謝:李君娜 題圖主辦方提供 支持感謝:雍凱
題圖說明:明朝官服
: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