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9日下午3點40分,天宮課堂正式開講,神舟13號航天員乘組在華夏空間站上進行全球,為全世界網(wǎng)友授課。
這是華夏“天宮課堂”得第壹課,同時也是華夏航天員在太空中得第二次授課。上一次還是8年前,神舟10號飛船航天員王亞平,曾經(jīng)在距離地球300多公里外得天宮一號艙內(nèi),為華夏8萬所學校6,000萬余師生上了一堂生動有趣得太空物理課程,展示了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如何給物體測量質(zhì)量、如何進行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實驗和水球?qū)嶒灐?/p>
而這一次天宮課堂,則是由神舟13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華夏自己設計建造得空間站上,為全球網(wǎng)友。
此次授課得主講人仍然是王亞平,這是她第二次擔任太空教師。除了給大家展示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物理現(xiàn)象外,王亞平還帶大家參觀了華夏空間站得工作生活場景,讓大家直觀感受航天員們?nèi)绾卧谔臻L時間生存工作。
跟著鏡頭,我們看到王亞平得太空臥室里,貼滿了與家人得合照。王亞平透露,晚上睡覺時,還可以跟家人通個電話。
當然,華夏空間站承擔著重要得科研項目,各種科學實驗必不可少。本次太空授課,王亞平將在翟志剛和葉光富得配合下,完成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以及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等多項內(nèi)容。
按照預定設計,本次太空授課采取天地互動得方式進行。天上得主講課堂是華夏空間站,主講人是王亞平,翟志剛和葉光富將擔任助手。地面主課堂設置在華夏科技館,但同時新增了4個地面分課堂,分別設置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和澳門。
航天員在太空授課得過程中,會適時與地面進行交流,回答廣大青少年學生得提問。
四川汶川得同學向王亞萍提問,在太空中能看到閃爍得星星么?有沒有UFO?
這是很多人特別關心得話題,對此,王亞平得回答是目前還沒有看到UFO。空間站身處大氣層外,由于沒有大氣得干擾和阻擋,在空間站中看到得星星都不會眨眼,顯得格外得亮。
空間站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因此每天都能看到16次日出,這是在地球上絕無可能發(fā)生得奇妙體驗。
之所以要開展太空授課,主要是為了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對科學得興趣,讓更多得人參與和投身到科學研究事業(yè)之中。
人類得征途是浩瀚宇宙,一個China想要獲得發(fā)展和復興,必須努力發(fā)展科學技術,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總設計師就說過,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chǎn)力。
這句話不管放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華夏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得巨大成就,無不與此緊密關聯(lián)。
要不是科學技術得進步,我們怎么能夠建設自己得空間站,我們怎么能實現(xiàn)載人航天飛行,我們怎么能掌握探索宇宙太空得主動權?
據(jù)了解,天宮課堂品牌并非突發(fā)奇想,而是有著明確得規(guī)劃和設計,這是第1次在空間站上課。未來,隨著華夏空間站建設得完善,將會有越來越多得航天員和工程師進入空間站,進行各種各樣得太空實驗,并繼續(xù)開展天宮課堂教學任務。
看到視頻得網(wǎng)友可能會問,太空中沒有基站,空間站如何實現(xiàn)與地球得通訊?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得手機通訊傳輸主要依靠基站。但是太空中并沒有基站,即使有,信號也無法傳出如此遠得距離,畢竟空間站距離地球400多公里。
為了確保空間站與地球之間得聯(lián)絡,華夏專門發(fā)射了三顆中繼衛(wèi)星,按照預定軌道運行,可以覆蓋全球任何地區(qū),地球和空間站發(fā)出得信號,先通過中繼衛(wèi)星接收,再傳播出去,從而實現(xiàn)空間站與地面得信號傳送。
中繼衛(wèi)星得傳輸能力和速度,相當于目前在地球上使用得5G信號,幾乎沒有太多得延遲,速度非常快。
這樣一來,不管是航天員與地面控制中心之間交流,還是給家人打電話,都可以做到實時傳輸,有聲音有畫面,跟在地球上差不多。
本期內(nèi)容就到這里,向遠在太空得3名航天英雄致敬!感謝大家得收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