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道者,本太虛之一元真炁。
天地未生,道在太虛。
天地既奠,道在天地。
7,道生一,陰陽合一之真一。
太極混沌之珠,本來面目。
天命元神,圓坨坨、光灼灼。
先天一點(diǎn)靈光,太極真種子。
8,《道德經(jīng)》曰:
道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信。
9,太上言:
道大沖虛,本無名喚。
因不虛立,假形而用。
即言,
道為物,
在杳杳漠漠之際而不知名。
降而顯之,則有焉。
名者,道之用也。
圣人用“無名”之樸,
而治天下!
為法道也。
10,道之為言,
精炁化形,神虛令妙。
豈可以知其“名”?
若不言“道”,何以乎之?
是不得己,
強(qiáng)名稱之為“道”。
11,形而之上,謂之道。
形而之下,謂之器。
形而上,
是先天抽象得“天下萬物生于有”之“有”。
形而下,
是后天具體得宇宙之“無言”之“言”,可道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