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發文人 田陽 泰安報道
紡織服裝產業是泰山區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在全區工業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泰山區以工業“四大工程”為統領,對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實施“優化升級工程”,通過智能化技術改造、延長上下游產業鏈等方式,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向精深化、集群化、品牌化和鏈條式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棉紡、毛紡、服裝、印染等門類較為齊全的紡織工業體系。
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加速壯大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改革開放初期,位于邱家店鎮的姚家坡村率先興起了針織成衣加工產業。從挑著擔子趕大集,到如今的“針織加工專業村”,40多年的發展歷史,讓姚家坡村遠近聞名。
姚家坡村紡織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石西軍展示服裝產品(發文人 田陽 攝)
姚家坡村紡織工人在進行布料裁剪(發文人 田陽 攝)
“家家搞生產,戶戶搞經營。”姚家坡村370戶村民中有160戶從事針織制衣加工,從過去的秋褲專業村到如今的針織專業村,姚家坡村的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了集織造、印染、服裝“一條龍”發展的產業格局。“現在村里不光生產秋褲,還有秋衣、T恤衫、牛仔褲等產品,外銷市場廣闊。村內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條,有織布的、有印染的,還有縫紉機維修、服裝定制等,一應俱全。”姚家坡村紡織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石西軍說。
姚家坡村紡織工人在加工衣料(發文人 田陽 攝)
目前,姚家坡村的紡織服裝產品銷往北京、河北、甘肅、內蒙古、江蘇、河南等20多個地區,年銷售額過億元,安排勞動就業1500余人。在姚家坡村的帶動下,周邊北王莊、中王莊等村針織加工、交通物流等產業也蓬勃發展。邱家店鎮針織加工從業人員超過4000余人,年銷售額5.7個億,實現買全國賣全國,在汶水河畔佇立起億元針織產業新高峰。
此外,泰山區堅持把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點,大力組織實施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以重點項目為載體,把行業的結構調整落實到具體項目上,改造提升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傳統產業項目,通過新上先進技術和設備、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實力。在邱家店規劃建設新工業園區,承接城區紡織服裝、染整裝備等企業擴規膨脹,打造骨干龍頭企業吸引集聚效應;依托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積極組織技術攻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引導資本市場布局上下游產業鏈項目,拓展紡織服裝產業鏈,加速壯大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領軍企業創新延伸 做強做優紡織服裝產業鏈
傳統紡織服裝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泰山區紡織服裝產業的基礎優勢。而隨著產業結構持續改善,行業競爭力不斷提高,泰山區紡織服裝產業正由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科技產業、時尚產業、先進制造產業轉變。
泰山區現有紡織服裝企業6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家,從業人員12800余人,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專利100余項。其中,岱銀集團、康平納集團等一批在細分行業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的領軍企業在智能制造、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產業延伸等方面已形成各自的核心競爭力。
岱銀集團成衣展示(發文人 田陽 攝)
岱銀集團展示的紗線(發文人 田陽 攝)
山東岱銀集團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從一家小型棉紡廠發展成為集紡紗、織布、毛紡、服裝、國際貿易、跨國經營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集團,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躋身全國棉紡織行業競爭力排名前20強企業、全國服裝雙百強企業、我國優秀民營企業、山東省重點工業企業集團。
岱銀集團牛仔面料展示(發文人 田陽 攝)
近年來,岱銀集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立足做強做優紡織服裝產業鏈,抓實產品研發、智能制造、跨境電商、品牌建設等重點,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把科技創新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建立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山東省院士專家工作站三大省級研發平臺,在企業內部成立了紡織服裝研究院,與科研單位、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持續加大對健康、綠色、環保、抗菌等功能性紗線、面料、服裝的研發力度。強抓5G應用機遇,探索智能化定制生產,推進實施了10萬錠紡紗生產線智能化改造,以實現柔性化紡紗生產模式為目標,可以滿足上至萬噸、下至幾十公斤各類特種紗線的精準研發制造;推進實施了雷諾西裝智能制造及國際化高級定制項目,能夠為全球不同類型客戶和團體,提供便捷、高效的個性化高級定制服務,業務已拓展到多個國家。打造跨境電商平臺,推進外貿模式創新,建成了8000平方米大型現代化海外倉庫,組建了跨境電商運營團隊,初步形成了一般貿易集中出口、海外倉儲配送、境內線上運營的經營模式。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培育自主服裝品牌,精心培植的“雷諾”服裝品牌專注于為中高端零售群體提供高品質時裝,在國內服裝行業樹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堅持“走出去”,加快海外布局,集團總共投資5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分三期建設50萬錠紡紗項目,一期10萬紗錠項目、二期12萬紗錠項目已分別于2015年5月份、2018年5月份建成投產,成為我國紡織企業在當地投資建廠的典范。
魯普耐特集團部分繩網產品展示(發文人 田陽 攝)
專業領域集聚動能 加速企業全面高質量發展
在專業化行業領域,全球高端“繩、網、線、帶”集成化服務商魯普耐特集團在青島、泰安等地建有魯普耐特繩網研究院以及四大產業園區,其產品涵蓋“繩、網、線、帶”四大類別,應用范圍覆蓋航空航天、軍工科技、海洋工程,船舶艦艇、安防應急、體育戶外、五金工具,家居日用等36大領域,暢銷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已成為規模較大、實力雄厚,集科技研發、生產制造、裝備研制、全球貿易、技術服務、文創旅游,藝術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化企業。
魯普耐特集團部分專業性產品展示(發文人 田陽 攝)
魯普耐特集團以建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世界制造強企為總體導向,加強高端繩纜(網)研發人才培養,深化繩纜(網)研發創新技術的集成應用,促進生產制造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型升級,拓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促進產融合作,優化產融生態,不斷加速企業的全面高質量發展。
泰安東升服裝有限公司騎行裝備展示(發文人 田陽 攝)
作為我國警用騎行裝備提供商,泰安東升服裝有限公司擁有一個“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一個“山東省中英防護產品研發測試合作研究中心”、一個“山東省功能性運動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成立了“山東省功能性運動服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示范聯盟”;近三年共承擔國家級項目2項、省級項目5項、市級項目3項;主持修訂國家標準1項(《摩托車手防護服裝》);申請專利26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16項、外觀設計專利9項。
近幾年,為適應國內外大環境的變化,泰安東升服裝有限公司制定了“國內國外雙循環、線上線下雙渠道、警用民用雙領域”的發展思路,在穩定傳統的外貿加工業務的基礎上,大力開拓國內業務,先后成立了摩品匯和警品兩家專門從事國內業務的公司,分別開拓騎行裝備的民用和警用市場;在銷售渠道上,公司組建了專業的跨境電商團隊和國內電商團隊,與傳統線下銷售渠道并駕齊驅。目前已形成外貿業務、內貿民用業務、內貿警用業務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的模式。在此基礎上,泰安東升服裝有限公司還在研發設計、新業務、新領域的拓展上加大投入,組建了總公司層面的研發設計中心,為公司快速穩健的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繼續拓展業務范圍,成立了應急救援部,開始應急消防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從雙領域到多領域發展。
近年來,泰山區堅持以產業強區為目標,對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實施“優化升級工程”。下一步,泰山區將實施“老樹新芽”“移花接木”“生產換芯”三大行動,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向精深化、集群化、品牌化和鏈條式發展,大力培育和集聚區域發展新動能,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新時代現代化強區貢獻工業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