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7月26日發表在外國趣味科學網站上的一篇科學研究報道中,一個備受科學家和哲學家們爭議的問題——什么是意識?如今似乎已經越來越接近真相。科學家認為,了解自己的環境、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看法的生物,都具有意識。
什么是意識?
雖然科學家本身就是人類,不過,在研究人類的意識方面,這個問題卻成為了亙古謎團。什么是意識呢?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意識是人腦對于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
而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意識存在于大腦腦區中的一部分,通過外部的感官來幫助我們完成想象和回憶工作,當我們陷入睡眠的時候,意識就會消失。
而從目前的科學研究來看,科學家們更愿意將意識稱之為一種特殊而復雜的腦部運動。她可以用來反映真實世界中的自我運動,同時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認識周圍、認識世界。
而在最新的有關意識的研究中,來自于外國紐約大學的神經科學和精神病學教授約瑟夫·勒杜則表示,在他看來,想要證明意識是什么,只需要搞清楚她是什么,以及她不是什么就可以了。
科學家們如何研究意識?
最早科學家通過脈沖電刺激大腦皮層傳感區,當實驗者由于電擊而產生意識的時候,科學家認為,這就是意識產生的過程。
科學家表示,人類對于某一件事、某一個物體產生意識,大約需要500毫秒的時間,當腦內神經活動開始運轉,意識也就隨之出現。
在約瑟夫·勒杜教授的研究中,他是用神經解剖學的方法來研究意識的,并且他還進行了人類意識和動物意識之間的比較。
通過實驗,約瑟夫·勒杜教授發現,人類的意識要比動物意識發達許多,當然,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意識也是進化而來的,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本身就是非常復雜的存在,所以,人類的意識要更加復雜、更加發達也是很正常的。
約瑟夫·勒杜教授表示,人類意識的獨特之處,在于人類擁有著高度發達的額極皮層,她或許是讓人類意識存在的關鍵部位。
這個部分的作用就是當我們的內心出現某一種想法的時候,她就會幫助我們整理這個想法,然后通過回憶等手段,幫助我們將這個想法和一些事物聯系在一起。
作為人類進化最終階段才出現的額極皮層,約瑟夫·勒杜教授說,這是其她靈長類動物并不具有的部位,不過,其她靈長類動物也具有類似的部位,比方說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她的功能和額極皮層類似,這也是為何一些動物也擁有意識的根本原因。
動物也有意識嗎?
約瑟夫·勒杜教授認為,既然意識和大腦的記憶區域有關,那么,基本上很多相對復雜的動物,簡單來說就是具有大腦的動物們,也都是存在著意識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因為大腦的復雜程度不同,所以意識的復雜程度也不同。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種動物非常的聰明,比方說海豚、黑猩猩等,她們的大腦結構和其她動物相比都要更復雜,自然她們的意識也就會更復雜。
拿動物園的動物來說,如果大家去動物園仔細觀察她們,會發現動物們也是有各類情緒的,高興、生氣等她們也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出來,這其實就是動物意識表達的一種,人類也是如此,在人類陷入沉睡之前,人類都是有意識的狀態,意識也主宰著我們的喜怒哀樂。
對于研究者來說,伴隨著對于意識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意識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復雜,也沒有那么高深莫測,意識不過就是大腦的一部分,她位于大腦的記憶區域之中,和其她部位一樣,引導著我們的認知能力和各種活動。
更為直白一點說,意識其實不過是大腦履行的一種指責罷了,而且在最新的研究中,約瑟夫·勒杜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似乎當人類陷入沉睡的時候,意識也是存在的,這部分意識引導著我們進入到夢境之中。
下一步,約瑟夫·勒杜教授將繼續對意識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早日解開意識的所有謎團,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7月27日文章《什么是意識?美媒:研究人員似乎越來越接近答案》